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取悦学生 是新的教育不公

(2010-09-13 10:45:00)
标签:

少儿

文化里

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

教育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彭世军

 

教师节刚刚过去,关于送不送礼的陈词滥调,再次充斥了媒体的版面,让人觉得了无新意。有人说教师其实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这话一点不假,媒体敢于讨论教师收礼的话题,却不敢讨论危害更大的贪腐现象,足见媒体在老师面前的盛气凌人,在贪腐面前的低眉顺眼。师道尊严,就在轮番的轰炸中丧失殆尽。

     10日教师节那天,中青报别出心裁的一篇报道《教师取悦学生 师道尊严不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主流媒体对师道尊严的反思。北京一所中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目前的师生关系已经出现了颠倒,教师不敢随意批评学生,因为强调尊重学生,学生与教师如果发生纠纷,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不管谁是谁非,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教师的头上,指责教师违反师德。媒体对师生关系的报道也多是一边倒。而且一旦教师对学生有体罚、歧视等出格举动或者意向,各种指责马上就铺天盖地砸向教师,让学校和教师对教育工作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
     陈老师的言论,说出了目前校园师生关系的现状,意外地引起了无数老师的共鸣,这是一种新的不平等。去年教育部为此曾经专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老师有权利批评学生,引起舆论哗然。教师批评学生,照理是天赋师权,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显示出教师们的无奈。
     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是校园长期来的突出症结。在我们的文化里,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容不得半点质疑,所以,老师被塑造成了蜡烛和春蚕,在校园里就成为神的化身,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权威的位置,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培养的是循规蹈矩的顺民,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多年来,我们对校园师生不平等痛加鞑伐,试图矫枉过正,但我们显然低估了自己的力量。以前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如今公平的天平倾向了学生一边。于是,老师们不敢批评了,学生犯错也开始睁只眼闭只眼了,部分调皮的学生开始对老师作威作福了。由于这些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这种与生俱来的独特身份,让他们成为家长和社会的宝贝,形成独特的独生子女性格:自我中心、批评不得、不懂感恩和体贴。他们不光成为家长的小皇帝,更成为老师的太上皇。难怪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师生关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老师取悦学生,诉说的是教师的无奈,是对家长和社会的反讽。老师为什么要取悦学生?因为学生背后,站立着强大的家长、权利、金钱和媒体,他们想当然的以为老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就对老师举起了道德谴责的武器,却让本来也是弱者的老师成为更弱者。
     老师取悦学生,把老师和学生置于一种对立的矛盾。教师主导论,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学生主导论,是对师道尊严的蔑视。虽然我们知道,矛盾的双方,都是社会自然演化的结果,双方其实都是无辜者。
     老师自然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孩子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们都应该因才施教。在教育环境已经大大改变的时候,老师们更应该做出改变,更新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法、现在的学生为什么难教?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教育他们的好方法,还在沿用老办法。所以,独生子女成为老师们改变教育方法、改善师生关系的试金石。在文化日益多元、信息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学生的性格、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急需重新定位。
      我们怀念老师,其实怀念的是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和无私的谆谆教诲,是一种没有掺杂任何的物质利益,淳朴而高尚的情感。我们怀念校园,是因为那里没有歧视,师生平等和谐相处;我们批评教育不公,其实是我们渴望民主和谐的校园重新回到身边。
      师道尊严,相信还会继续成为媒体的热词,送不送礼的话题,估计明年的教师节还会充斥我们的耳鼓。但老师,却是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的一个高贵字眼。在你得意或者迷茫的时候,他都会温暖地陪伴在你身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