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赵作海要结婚了!

标签:
儿媳妇偏房前妻老鳖赵作海四川杂谈 |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牛亚皓
“钱有了,房子有了,地有了,媳妇和儿媳妇都有了。”
赵西良的婚纱照大头贴。禁止转载。
赵作海又获得一座二层小楼的追加赔偿。
另注:今天这篇稿子成都商报没有上电子版。这是我的原稿。不过一切还是与见报稿为准。
成都商报记者 牛亚皓 河南商丘 摄影报道
苦尽甘来的赵作海,要结婚了。他向前妻下了最后通牒:再不回就没位置了。
一家婚姻介绍所重新给他介绍了对象,是个四川女人,赵作海相中了。
农历六月初四,赵作海给自己举行简单的婚礼。两天之后,他的大儿子也要结婚。
媳妇有了,儿媳妇也有了,赵作海,“就这样慢慢儿地享受两天吧”。
一.喜庆的午后
7月13日,农历六月初二,河南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
午后,阳光炽热。赵作海坐在新居新屋新椅子上,吃红塑料盆里的凉调豆角。豆角鲜嫩,粘着芝麻酱。另一只手死死地抓住一瓶鹿邑大曲,欢喜得快要抱在怀里。他脸色红涨,双眼朦胧,嘶滋~,又喝了一口白酒,点烟翘腿,扭头看新电视,地方台演的是无聊的医药广告。电视机旁边摆着VCD,碟片清一色的豫剧,他翻出一张,只听是那《朝阳沟选段》:
……
自从孩子离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
出门没有带被子,失急慌忙她离开家。
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表新棉花。
狗皮袜子无反正,谁家的舌头不磨牙。
……
赵作海听得手舞足蹈,根本没在意院子里跑进来一只小鸡。这小鸡钻进新居漆得红光发亮的铁大门,它颠着屁股,走过院子的水泥路,径直走到了堂屋,顺脚一拐,到了一间偏房里。房中铺着一张崭新的席梦思床,床上放着新太空被。这小鸡踱到墙角,眯眼卧下来。
“奶奶的,这是谁家的小鸡儿?!”赵作海发现小鸡,突然大声喊,但并没把它轰出来。他跺灭烟屁股,转身来到另一间偏房里,从纸箱里又捞出来一把鞭炮,再看看。大红炮,一共6把。“不够不够。还得买。”赵作海嘟囔着。
这间偏房里摆满了河南公检法系统人士送来的油米面和饮料等物。一家深圳公司的董事长还给他送来一大瓶药酒,用来催黑刚长出来的头发。一位北京的律师又打来电话,要赵作海给他下请帖,坐飞机来参加婚礼。
再过三天,农历六月初六,就是赵作海的大儿子赵西良结婚的日子。
二.漂亮的儿媳
赵西良,25周岁。之前一直在北京打工。赵作海被无罪释放,他也被村支书叫回老家。回家后,远近的媒婆踏破门槛。在相亲十余次之后,他终于相中了一个女孩。
这女孩家住二十里地外的胡襄,与他同岁(生月比他大),曾离异,有小孩不归自己。赵西良邻居说,她长相漂亮,个子比赵西良高出一头,身材丰满,皮肤白。赵西良与她合影的大头贴上显示,她明眸善睐、手指修长。
大头贴是7月11日在老王集合的。还在一家照相馆拍了婚纱照。拍照时,女孩主动把鞋子脱下来,不想衬托自己的准老公个子太矮。
赵作海也相中了这个儿媳妇。儿媳妇还没过门,他已经花了六万元。“压福”压了三万一,“上车”给了一万一,“下车”一万一,给儿媳妇买摩托车、手机花了四千八,给儿媳妇“送枕头布”、“三小车”又花了两千多,儿媳妇“端茶”又送出一千。“在当地,这属于很高的标准了。”邻居说,压福一般是一两万,其他的其实都可以省了。
赵作海不想省。他说自己有钱,不想当“老鳖一”。六月六,他还要在新居院子里“摆桌”,请“公社”领导来喝喜酒,“大家都高兴”。
六月初二下午,蜜罐中的准新郎赵西良却有点不高兴。他以自己的招牌动作蜷缩在另一间偏房的床上,床铺凌乱,他的头发凌乱,眼神也凌乱。他的皮鞋上布满泥巴,绳子般的裤腰带松垮着,袜子分不出是白色还是灰色。
“你对你媳妇是一见钟情吗?”
“一见钟情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一看她就喜欢上了她。”
“嘿嘿,是咧。”
“你怎么有点不高兴?”
“我去叫俺妈了,俺妈不来。”
“叫你妈干啥?”
“和俺爸结婚。”
三.最后通牒
赵作海也要结婚。并且赶在儿子结婚之前,六月初四。他的“原则”是,儿子结婚在拜完天地后要拜父母,拜父母时不能没有妈。换句话说,他不能没有媳妇。
12年前他有媳妇,同村的赵晓起。两人属“自谈对象”,结婚时,赵作海29岁,赵晓起19岁。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1998年赵作海因“无头尸案”被抓走,家就塌了,随后赵晓起改嫁刘庄。如今,赵作海旧情复燃,也想给儿女找回亲妈,几次三番托赵西良到赵晓起家劝归,甚至动用“公家”名义吓唬她犯了重婚罪,他还亲自去劝说“你回来就享福,不回来就受罪”。即便这样,赵晓起还是没回。她和生活十年的丈夫有个九岁的儿子。
赵作海有点生气。六月初二这天,他再次派出赵西良,向赵晓起下了最后通牒:“你要现在回来还有你的位置,过了今天就没你事儿了。”
赵作海显然有第二手准备。当地一家婚姻介绍所给赵作海介绍了一个对象,几天前两人在新居里吃了顿饭,彼此心有灵犀。这老太53岁(比赵小5岁),四川人,已守十年寡,不久前来给嫁至柘城大仵乡的女儿看家。见面那天,老太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赵作海家。
赵作海也相中了她。如果前妻执拗不回,他在六月初四就将四川老太拉回家完婚。“婚礼简单,俺俩又不磕头。”不过,赵作海还是希望给前妻“最后一次机会”。
六月初二下午,下最后通牒的赵西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看样子,这次劝归行动很不乐观。邻居劝赵作海再亲自去一趟,赵作海说:“我丢不起那个人。”又说:“我还忙着呢!”
四.又获二层小楼
赵作海在忙着盖房。这次不是平房,是二层小楼。
获得65万元的赔偿前,赵作海从河南公检法系统和当地政府领导手中接了几万元。签了65万赔偿的协议书后,其叔赵振举骂他,他觉得也亏了,忙追索赔款。柘城县政府花了10万盖起这处新居后,又花8000元在邻居隔壁买了给他买了一块同样大小的地,总共预支12万元再给他建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各三间。如今已经盖了一层,再有十来天就完工了。
赵西良夫妇将成为小楼的主人。赵西良二弟赵留涛、三弟赵三高(小名,无大名)回老家几天又回北京打工去了。赵作海的愿望是,两人今年都要订婚。
为满足这个愿望,两处宅子、十间房并不够。赵作海还将在父亲的老宅院上再盖房。
地也是要分的。几天前,曾给赵作海养活了两个儿子的杜金慧,将种的赵作海的三亩三分地还给了他,赵作海很快就种上了玉米。如今,赵作海已有五亩多地。
赵作海说,他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精神比原来好了很多。他的头发长了出来,两边白发,中间灰黑。他说,在深圳药酒的作用下,头发慢慢就黑全了。还说,刚去医院检查了身体,除了血压高外,什么毛病没有。“钱有了,房子有了,地有了,媳妇和儿媳妇都有了。”
但,他在村中的人际关系还是一塌糊涂。儿子结婚那天,他声明不请同村人。前两天,他还和其叔赵振举骂了一架。六月初二下午,赵振举坐在瓜地旁的杨树下,还气得牙碰牙。“我都想打他。”赵振举说,赵作海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他的事儿跑了多少趟,花了多少钱。
如今,赵作海在村里常常碰见杜金慧和赵振裳。碰见了也不说话,就像陌生人那样。
五.对话赵作海
(一)
赵作海:你说北京那律师让我给他下请帖,咋办?
记者:你直接花22元到邮政储蓄寄快件。
赵作海:奶奶的,我没弄过这事儿,恁远。
记者:还有谁要来?
赵作海:外地很多人说来。我说,不中,人太多。全国电台的记者我都认识。(结婚这事儿)盖都盖不住。远路的我真发愁。
记者:你儿媳妇挺漂亮的。
赵作海:说那不好听话儿,俺儿跟人家不般配。人家长得好得多,个头比俺儿还高。
记者:看来你很满意。
赵作海:不满意我能掏那钱么。
记者:你为啥掏那么多钱?
赵作海:国家包给咱有钱,咱不想装老鳖一。女方本来还说带嫁妆,我说要它何用,拉过来棍棍棒棒的,过几年就毁了。
记者:摆桌时你不请村民啊?
俺村,不请。一人意难衬百人意,人家提着礼来了,说这弄的是啥桌哇?说咱,咱受不了。
(二)“她没有丈夫,我没有妻子,就是合法”
记者:你大儿呢?
赵作海:去上他妈那儿了。这是最后一趟。要回就回,不回就没她的位置了。
记者:你自己不是也找过她?
赵作海:找过她一回。我说你要享福就回去,要想受罪就留下来,后果自己设想。老夫老妻的,你不管多丑我可没嫌过你。我要不是那错案被判12年,我咋能没媳妇儿?
记者:你上月不是给我说不想找媳妇了吗?
赵作海:儿子结婚了,就剩我自己,心里很不平静。没有女人不像家。孩子结婚了,自己在家没啥意思,不然急出毛病了。
记者:你更喜欢前妻?
赵作海:她是俺村的,俺自谈的,有感情。
记者:你找这个四川人咋样?
赵作海:我要求不高,只要会锅滚、馒熟、洗衣裳,就可以了。娶媳妇别讲丑和美,把家做活值千金。做个伴儿,叫你吃个饭儿,不就这么多事儿吗?
记者:当时你们见面时你心动没?
赵作海:哎呀,说那不好听话儿,咱就是找个做饭的。
记者:她同意是吧?
赵作海:听那个话音是没意见,有意见人家也不会来。
记者:她不知道你和前妻的事儿吗?
赵作海:我又没跟她睡一起,又没招她,我不会犯法。
记者:啊?
赵作海:她没有丈夫,我没有妻子,这就是合法。
(三)“慢慢儿地享受两天吧”
赵作海:唉,散了快,成了也快,说散就散,说成就成。
记者:啥意思?
赵作海:她(前妻)一走不回来,这就散了。她(后介绍的)一来,这就成了。去一趟,回一趟,不就是换个人儿么?
记者:晕,换个人也差别大了。
赵作海:噫嘁!有啥差别?谁劳动谁吃,啥不都一样,也没俩记号!很简单!
记者:你看开了。
赵作海:那是。钱乃身外之物。
记者:你让你老婆管钱吗?
赵作海:不让。
记者:杜金慧帮你养活两个孩子,你给她点补偿没?
赵作海:她种了我五年地,实际上养活了孩子一年。种五年地就吃一年饭,这不叫补偿吗?
记者:你说公家将来要给你两个儿子安排工作。啥工作?
赵作海:到时候就知道了。
记者:其实这次见你变化挺大的。
赵作海:我受了十一二年了,就这样慢慢儿地享受两天吧。
赵作海到底娶了谁,是前妻还是四川老太?谜底明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