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以色列馆揭真相:犹太人懂得感恩

标签:
犹太人以色列馆感恩展板何凤山上海文化 |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杜玉飞
今天,我同事终于在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门口,见到了事情的真相!
让同事意想不到的是,以色列馆门口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感恩展示。在大门口,第一副巨大的展板上,是“犹太人在上海的求生之路 生命的纽带”,下面的小字详细地介绍了背景:二战期间,约有3万人犹太人在上海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安全庇护,使他们从欧洲残暴的大屠杀中逃离出来。中国人民高尚的举动将永远被犹太人民铭记。
另一句话是引用:前以色列总理伊扎客.拉宾在1993年访问摩西会谈旧址时留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政府的名义表示感谢!”文字下面,是一对犹太人夫妇拖儿带女,举家搬迁的画面。
在展板的左边,还有被称为称为“中国辛德勒”的何凤山的照片和简介,二战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曾向数千名犹太人颁发了“生命签证”。
怪不得网上有人呼吁,上海人到世博会,一定不要忘了到以色列馆去看一下,看以色列人是如何感恩的。
网上,一直对中国人二战期间是否救济犹太人,以色列人是否对中国感激不尽,一直有有争议,反对者称,这是中国人善意的意淫。
有网友认为,上海有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鬼子前后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路见不平,接二连三地采用“空投”、就是将面饼等食物掷过房顶去的原始方法帮了他们一把。
而质疑者认为,二千余人一年的时间,至少要消耗七、八百吨的食物。上海人自己都过的很艰苦,还能捎带着养活毫不相干的犹太人?是日本人和犹太社团救了这些犹太人,不是什么上海市民空投的大饼油条。日本之所以在二战中对犹太人特别好,是因为在日俄战争时候,犹太富商希甫为日本筹集2000万美元贷款,成为获得天皇授勋的第一位外国人,日本军方一直对犹太人有好感,同时想利用犹太人的商业头脑,筹措战争资源和资金。
这个展板,以国家形式和名义,表明了犹太人的感恩之情,相信网上的争议就此停止。
以色列馆全貌
入馆处的第一张展板图
“感恩”图片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