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人遇难:雹风雨酿祸?责任心杀人!(组图)

标签:
天气环保冰雹大风李白重庆杂谈 |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陈光明
6日凌晨,重庆市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冰雹、暴雨灾害袭击,垫江、梁平、涪陵、彭水等区县受灾严重。其中,垫江县从凌晨2时就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沙坪镇最大风力达31.2米/秒,大风、冰雹、暴雨致使该县多处房屋垮塌,灾害造成19人死亡、127人受伤。截至6日16时,灾害共造成重庆29人遇难、1人失踪、190人受伤。(综合中新社、重庆华龙网等)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这句来自小品的台词平时嘴上说起轻松,可放到天灾面前却变得那样的沉重和残酷了。29条生命就在“眼睛一闭不睁”的瞬间逝去,这既是大风、冰雹、暴雨灾害的无情,但更是人祸的残酷。在此,我们固然要想办法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减少大自然带来的灾害,但更要反思灾难中那众多的人祸因素。否则,我们即便拥有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难逃灾难的再次降临。
在笔者看来,大自然跟人一样,如果没有遭遇极端触怒,它是不会大发“脾气”的。“山上栽了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一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很形象地反映了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天然森林遭到滥砍滥伐,天然植被的蓄水保土功能减弱。同时,不当开发矿产资源,许多地方出现严重的土地石漠化,生态水文地质环境受损。加上一些地方土层甚薄,过度或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导致地表裸露,植被土壤系统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一旦遭遇暴雨、冰雹则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破坏性灾难。若再加上大风袭击,则无疑会雪上加霜。
不过,即便非常凶猛的大风、冰雹、暴雨,只要我们事先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就不至于出现大的伤亡。像台风,每年都会多次光顾我国沿海地带,但由于国家及沿海省市相关部门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包括对天气的预测、对预警机制的准备以及对台风可能经过之地人们的提醒和转移等,就能很好地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比之下,当大风、冰雹、暴雨灾害袭击重庆之前,当地相关部门又做了些什么呢?根据当地目前的有关报道以及已经出现的巨大伤亡来看,这更像一场毫无准备的仗。
如果说,各种天灾诱因的形成是因为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进而做出了诸如滥砍滥伐、不当开发的无奈之举。那么,在此之后,各种未雨未绸缪,防洪防灾准备缺失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在我看来,是政府部门责任心缺失、工作严重不到位。当前,许多地方面对天气引发的各种灾害,其应对措施还处于一种非常传统或被动的状态,除了天气预报是预先举措,其他举措则多是事后的被动的行为,即,灾害已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和损害,相关部门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种被动挨打的应对方法,显然无法战胜天灾的威胁和挑战。
其实,面对天灾,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才不至于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就拿此次重庆市部分地区此次遭受的大风、冰雹、暴雨灾害来说,在获知天气预报结果之后,当地政府部门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包括要求地处低洼或面临山洪威胁的住户及时转移。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及时提醒、帮扶房屋破旧的老百姓修整房屋,提醒老百姓清理房屋周围的排洪设施,以应对大风、冰雹、暴雨灾害袭击。想必,出现的死伤人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如此之多。
同样是应对极端天气,国外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一些地方大风、冰雹、暴雨还未来之时,当地已经有大量消防车、救护车待命,电视上直播大风、冰雹、暴雨的动态变化。等大风、冰雹、暴雨席卷而过后,救援工作立即展开,事后,一次强度非常之大的大风、冰雹、暴雨由于预报、救援及时,不会出现任何死亡。通过这样的细节可以看出,天气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部门没有及时行动,没有准备完备的应对机制。在此,借用知名专家闵锦忠的一句话:仅研究天气还不够,相关部门还必须有完备的预警机制来应对突发性天气变化。如此,方能做到有备无患,战无不胜。大丫山/文
6日凌晨,重庆市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冰雹、暴雨灾害袭击,垫江、梁平、涪陵、彭水等区县受灾严重。其中,垫江县从凌晨2时就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沙坪镇最大风力达31.2米/秒,大风、冰雹、暴雨致使该县多处房屋垮塌,灾害造成19人死亡、127人受伤。截至6日16时,灾害共造成重庆29人遇难、1人失踪、190人受伤。(综合中新社、重庆华龙网等)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这句来自小品的台词平时嘴上说起轻松,可放到天灾面前却变得那样的沉重和残酷了。29条生命就在“眼睛一闭不睁”的瞬间逝去,这既是大风、冰雹、暴雨灾害的无情,但更是人祸的残酷。在此,我们固然要想办法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减少大自然带来的灾害,但更要反思灾难中那众多的人祸因素。否则,我们即便拥有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难逃灾难的再次降临。
在笔者看来,大自然跟人一样,如果没有遭遇极端触怒,它是不会大发“脾气”的。“山上栽了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一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很形象地反映了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天然森林遭到滥砍滥伐,天然植被的蓄水保土功能减弱。同时,不当开发矿产资源,许多地方出现严重的土地石漠化,生态水文地质环境受损。加上一些地方土层甚薄,过度或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导致地表裸露,植被土壤系统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一旦遭遇暴雨、冰雹则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破坏性灾难。若再加上大风袭击,则无疑会雪上加霜。
不过,即便非常凶猛的大风、冰雹、暴雨,只要我们事先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就不至于出现大的伤亡。像台风,每年都会多次光顾我国沿海地带,但由于国家及沿海省市相关部门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包括对天气的预测、对预警机制的准备以及对台风可能经过之地人们的提醒和转移等,就能很好地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比之下,当大风、冰雹、暴雨灾害袭击重庆之前,当地相关部门又做了些什么呢?根据当地目前的有关报道以及已经出现的巨大伤亡来看,这更像一场毫无准备的仗。
如果说,各种天灾诱因的形成是因为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进而做出了诸如滥砍滥伐、不当开发的无奈之举。那么,在此之后,各种未雨未绸缪,防洪防灾准备缺失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在我看来,是政府部门责任心缺失、工作严重不到位。当前,许多地方面对天气引发的各种灾害,其应对措施还处于一种非常传统或被动的状态,除了天气预报是预先举措,其他举措则多是事后的被动的行为,即,灾害已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和损害,相关部门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种被动挨打的应对方法,显然无法战胜天灾的威胁和挑战。
其实,面对天灾,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才不至于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就拿此次重庆市部分地区此次遭受的大风、冰雹、暴雨灾害来说,在获知天气预报结果之后,当地政府部门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包括要求地处低洼或面临山洪威胁的住户及时转移。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及时提醒、帮扶房屋破旧的老百姓修整房屋,提醒老百姓清理房屋周围的排洪设施,以应对大风、冰雹、暴雨灾害袭击。想必,出现的死伤人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如此之多。
同样是应对极端天气,国外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一些地方大风、冰雹、暴雨还未来之时,当地已经有大量消防车、救护车待命,电视上直播大风、冰雹、暴雨的动态变化。等大风、冰雹、暴雨席卷而过后,救援工作立即展开,事后,一次强度非常之大的大风、冰雹、暴雨由于预报、救援及时,不会出现任何死亡。通过这样的细节可以看出,天气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部门没有及时行动,没有准备完备的应对机制。在此,借用知名专家闵锦忠的一句话:仅研究天气还不够,相关部门还必须有完备的预警机制来应对突发性天气变化。如此,方能做到有备无患,战无不胜。大丫山/文
5月6日,重庆梁平县回龙镇回龙村,一所民居在大风中被掀翻屋顶
5月6日,重庆梁平县回龙镇回龙村,街头行道树被连根拔起
5月6日,重庆垫江县沙坪镇李白村,81岁的童永珍站在自己倒塌的家中
5月6日,重庆垫江县沙坪镇李白村,失去亲人的村民在废墟前痛哭
5月6日,重庆垫江县沙坪镇李白村,两村民正清理倒塌的房屋
5月6日,重庆梁平县回龙镇回龙村,受灾居民搭建帐篷
5月6日,重庆垫江县沙坪镇李白村一户村民的房顶被大风损坏
5月6日,重庆梁平县回龙镇回龙村,村民正清理倒塌房屋
5月6日,重庆梁平县回龙镇回龙村受灾现场
5月6日,重庆垫江县沙坪镇李白村4社受灾现场(以上图片据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