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哀:幸存者坚强是对遇难者最好哀悼
(2010-04-21 10:21:49)
标签:
幸存者各族遇难同胞丘吉尔玉树杂谈 |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陈光明
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21日新华社)
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一周之际,我们以国家的名义向玉树地震遇难同胞表达无限的哀思。从大的层面说,这既是对各族同胞情感的尊重,又是对逝去生命的敬畏,更是体现国家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责任和意志,表达全国各族同胞手足情深,化悲痛为力量,尽最大努力去拯救生命,帮助灾区人民走出灾难、伤痛,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
从单个生命层面来说,哀悼是为了更坚强地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这放在平时,也许就是一句无关痛痒的安慰人的话,但是,放在玉树地震这样的大灾难面前,它却是一句非常严肃而又凝重的话。我们表达好它,显然是一种人文关爱的体现。因为幸存来之不易——在7.1级地震面前,幸存除了是一种奇迹之外,还可能是一种力量的凝结,在其背后可能是无数救援队员奋不顾身与死神赛跑的艰辛,甚至可能有英勇牺牲。这时,幸存者的生命显然已不仅仅属于个体,还凝聚着英雄的鲜血,凝聚着一片片无私的爱与一腔腔炽热的情。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于大西洋的那一瞬间,建筑师爱德华•肯特在海水中对女友海伦•丘吉尔•坎迪说:爱我,就要好好活着,活得越有意义,越能证明我生命的价值。凭着这份爱的力量,海伦•丘吉尔•坎迪最终坚强地活了下去。这个发生在大西洋中的真实故事之所以催人泪下,那是因为遇难者在灾难面前用生命诠释了“活了下去”的意义。事实上,这种“诠释”放到玉树地震中幸存下去的生命,同样具有非同寻常的启示意义:坚强地活下去,活得越精彩越有意义,越对得起遇难的英雄以及那些逝去的亲朋友好!
当然,坚强地活下来同样是对遇难者包括逝去的亲朋好友的一种很好的哀悼。地震中,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初三学生闹旺家的房屋全部塌陷,他的哥哥因头部被砸伤不幸遇难,但是这没有让闹旺丧失坚强活下去的勇气。他说,自己一定要承担起家里的重任,让父亲的伤尽快好起来。这样,才是对遇难的哥哥最好的安慰。青海移动玉树分公司员工拉吉卓玛的姐姐、妹妹、妈妈、父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卓玛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地离去,当时她撕心裂肺地哭着……为了肚子里的孩子,为了对得起遇难的亲人,她发誓要坚强地活下去。最终,她等来了救援人员,获救了。
类似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在玉树地震灾区还有很多。可以说,对于众多幸存者来说,坚强地活下去已成为了告慰遇难亡灵和感恩绕不开的神圣命题。那么,在4月21日这个哀悼日里,劫后余生的同胞除了要对那些可敬之人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之外,还必须想今后如何更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不让英雄的汗水鲜血白流,不让不幸遇难的亲人好友在九泉之下感到不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指出的那样,珍惜每一天,把每一秒当成第一秒也是最后一秒,这是地震第一个提醒,一个值得所有活着的人要思考的一个巨大的提醒。
当然,坚强地活下去,这对许多幸存的人们而言,或许有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因为地震中他们有的失去了至爱,有的失去了双亲,更有的失去了子女,白发人送青发人,这种伤痛是巨大的。但是,请这些同胞坚信,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和国度里,总有一双双温暖的手和一腔腔关爱的情会出现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永远不会身处“孤峰”,永远不会出现被遗憾和抛弃,即便青藏高原在雨雪交加的寒冷情况下,全国各族同胞都会送来源源不断的温暖、关爱和帮助,因为我们是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我们是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