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济退位 媒体是否也该换换位

(2009-11-06 11:05:51)
标签:

教育

 
 

      周济退位,给与了媒体无限想象的空间。种种迹象表明,教育正在迎来一个拐点。作为媒体,最重要的责任是质疑和批判,教育已经在这种批判下伤痕累累。

      对目前的教育,媒体其实应该给与更多的宽容。教育是一种公共利益,我们不否定媒体对教育的批判,是出于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但这样的批判,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即伤害到教育,更伤害了孩子。在人人都可以做教育批判家的时代,无人能在这样的批判下静心思考,导致浮躁。

     中国青年报是目前国内唯一对教育持有公平公正和客观态度的媒体,其对教育和孩子的责任意识,让无数的媒体望尘莫及。该报副社长谢湘日前表示,对转型期的中国教育的关注,媒体人既要敢于审丑、敢于监督和批判,更要具备审美的能力和发现美的意识,以建设的态度,发现教育实践中有意义的探索,这同样是教育传媒人的使命。

     目前媒体对教育的现状是,只看到存在的问题,却看不到教育改革的新探索。当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这个责任的时候,我们要看到,教育的某些方面已经开始转变,不过这个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媒体和公众给以足够的耐心,需要公众一起来努力。

   对于教育的报道,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活儿,而很多媒体对教育缺乏足够耐心的了解,发现一点问题,就击中力量攻击,而不愿意去探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对于教育,我们缺少审美的能力,是因为我们不够专业,或者显得浮躁。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深入到校园,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师生中间,你会发现很多优秀的老师、校长,他们在偏僻的角落里,做着百倍的艰苦努力。你还可以发现很多感人的故事,发现很多有意义的教改探索,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还是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可惜的是,我们只有质疑的能力,却缺少建设的态度。

    媒体为什么会对教育产生那么大的厌恶情绪?这跟每个记者都是教育受害者有关,也跟我们的心态有关,还跟教育主管部门、校长们与媒体沟通不畅有关。现在的校长和老师,特别害怕媒体,往往是敬而远之,这与媒体长期以来不遗余力的批判有关。其实校长和老师们何尝不想改变,但他们也无能为力。

       教育主管部门是目前行政效力最为僵化的机构。其自身制定的教育政策,往往会受到媒体的质疑,这让他们也感到委屈。比如前不久的班主任批评权和禁奥令,因为教育部门事前没有将这些政策提交公众讨论,事后又缺少对公众的解释和说明,导致批判声不断。而记者对于一些教育政策的出台,很多人其实不了解政策的出台背景,以及政府出台政策的考虑。由于缺少事前事后的沟通,于是只要出台政策,媒体首先想到的就是质疑和批判,导致教育部门对媒体怨气颇大,又不敢惹怒媒体,只能敬而远之。

      所以,在教育拐点出现的时候,媒体对教育,可以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多一些宽容和包容,抱一种建设性的态度。要知道,媒体对教育的批判,虽然报纸多卖了几份,电视收视率上升了几个点,但伤害的也是公众利益,包括我们自己的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