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认真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这本书,对他讲述点点滴滴的,充满至真至纯的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教育活动中的偶得颇有感悟。
于老师智慧小语: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生活中的老师也和凡人一样,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的事情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而教育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和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单纯可爱的孩子们。正因为这一点,所以便对我们教师有了一个“苛刻”的要求,我们只能把喜和乐带进教室,把怒和哀隐藏起来。我们时刻要记得自己是老师,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孩子们的心情!
于老师智慧小语: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此,教育会真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么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智慧小语:鼓掌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大德无形,大教无痕;教育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没有差异,教育的价值大概是失去了大半; 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最根本的力量——“情”字。
关于这一点,我想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赏识教育”。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给自己每节课规定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每节课要表扬3——5个学生。每节课我都在努力寻找没有被我表扬过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结果证实,赏识教育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通过拜读于老师的这些语言,我感到了我做到的是多么不足,同与老师相比,我只做到于老师的百分之一二。从于老师的思想中,我领悟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领悟到教育的真正含义,领悟到教育不仅仅只能通过语言,还可以有动作,眼神。拜.
于老师智慧小语: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他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记住: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夸美纽斯);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周弘);不是因为美才可爱,是因为可爱才美(罗丹);尊重是民主对话的基础;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
在这里,于老师强调尊重!我们新时代的教育中也强调老师要尊重孩子,要尊重家长1虽然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但真正能把这意义是落实到自己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确实是个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这句话时时提醒和勉励自己!
这本书的最后,于老师给我们这些教育行业的小字辈们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应该要有文化,要成为文化人。他引用陶继新老师的话,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东西没有最好,只用更好。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对学生温和宽厚。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对学生温和宽厚。微笑是他的名片,宽厚是他的品格。我要努力做于老师一样在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