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62af6cedhb498ae742a4b&690
今天是母亲节,格外想念妈,她一生忙碌的身影总是浮现在眼前。
妈妈为了我辞去了工作,在家做了全职“太太”(博文:珍爱生命 珍惜拥有)。
家里有妈妈打里,我们很享福!
童年时我家住的房子,楼上楼下共有十二户。房子中间是过道,左右两边各是厨房和卧室,卫生间在端头, 厨房是两户共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筒子楼吧。我们家人多有四个孩子,所以住了两套卧室。
两套卧室也只有两间,每间有18平米。工厂房管部门把两套之间的墙开了一个门,然后隔成小间,我和姐姐住一间。爸爸说,当时在工厂里,这样的住房条件已经很好了。
工厂是一个拥有万多职工的老军工厂,改革之前服务行业很差,就算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也找不到好的服务,学校不提供午餐,父母下班得急急忙忙往家赶。
因为家里有妈妈,我们放学、爸爸下班,回家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可以午睡。同厨房的叔叔阿姨家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工厂之大相距五公里,他们工作的车间离家很远。重庆的地形不便骑自行车,只有徒步回家。一顿普普通通的午饭几乎耗尽午休时间,就是冬天也常看到他们急得满头大汗。煮饭的过程中,姐弟俩不时地到厨房张望,叔叔阿姨更是火烧火燎般着急。
妈妈每天提前替他们把火打开,把火弄得旺旺的(那时烧煤)为他们节省时间。
如遇特殊情况,妈妈就会叫姐弟俩与我们共进午餐。每当这时,我心里有一种怪怪的高兴,急忙拉他们入座。开始他们有些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次数多了就好了,这样,午饭后我们可以一同早早到学校。我们两家在一起住了很多年,现在工作在不同城市很难见面,有时会想起那姐弟俩。
还有其他邻居,也时常拜托妈帮一些小忙,妈妈总是任劳任怨。
有时突遇降温、下雨了,妈妈要往学校给我们送衣、送伞。出门要下一坡,学校在一个山头上,又要爬一大上坡。那时也没有方便携带的三折、四折伞。
长大以后,才真正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宁静、安逸,都是妈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
爸爸常夸奖妈妈,说家里有妈他工作很安心,我相信这是爸爸的由衷之言。
妈妈有个“绝活”织毛衣,她通常把设计好的图案画在坐标纸上,织出的毛衣平整、好看。还可以织各种样式的帽子,邻居们都向她学。从小,尤其是我们女孩子总是穿得漂漂亮亮的。
晚饭后,爸爸忙他的修修补补,我们在餐桌上做作业,妈妈坐在一旁手里不停地织着毛衣,也算是她的一种休息方式,很少看到妈妈闲着。
妈妈是一个很讲究的人,出门时穿着不会随便将就,家里也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从小妈妈就教我们,东西从哪里拿的,用后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可以使家里保持整洁。受妈妈的影响,现在我也是这样教女儿的。
妈妈很辛苦,整日为一家大小操劳、忙碌、默默奉献,等我们长大又都飞走了。
无论我在哪里都很挂念妈妈,她年纪大了,身体远不如从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