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62af6cedtb4a8231ebf3d&690
原创/颜幸
小时候我们的家,要经过一条长长的石阶,弯沿而上。
今天哥哥先放学,他肯定是跑步回的家,喘息未定、脚还没跨进门,就激切地大声喊道:“妈,今天晚上有露天电影,还是小兵张嘎哟,晚饭早点吃啊。”然后放下书包就开始埋头做作业了。
不-会儿,姐姐也放学了,哥听到姐的脚步声,欢腾地迎上去:
“姐,”
“知道了...”姐姐堵住了哥哥的嘴,显然知道他要说啥。姐在我们中间威信很高,常帮大人干活。
“妈知道了吗?”其实姐姐也很关心露天电影。
“知道了,我们快点做作业...”哥又迅速回到椅子上。
“我也要去”我说。
“你不去,每次去一会儿就睡着了。”哥哥愤愤的说。
那时我还没上学,听哥说不要我去,正想哭找妈去。这时爸爸下班回来了,他一踏进门,我们就围了上去...爸爸说:
“晚上都去看电影,饭前先做作业。”爸爸的话像是一道命令,他说完进厨房帮妈干活去了。
上世纪70年代,文化生活很贫乏,就黑白电视机都很少。
那时只有单休日,厂里每周五放映一次露天电影,看露天电影是我们童年最快乐的事情。每到周末哥和姐放学后,都要先绕道去看海报上的片名,关心是否战争片,比如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生活片很少,年少时的我们也只喜欢看激烈的战斗片。
重庆的天气在秋冬交替时,总是阴雨绵绵,如遇下雨广播会通知取消放映,每当遇到这样的天气,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打击。
出发前,我们总嫌爸有做不完的事,哥哥、姐姐在那里催促,我也怀着莫名的心情喊快走。尤其是冬天,天黑得早电影就放映得早,经常看不到电影的开头。
妈妈也说快去吧,别管了。妈妈抱着妹妹躲到邻居家去了,不然妹妹要哭闹。
终于等到出发那一刻,哥哥和姐姐各提两个马扎。爸一手牵着我,一手还拿一件衣服备用。我们就象一支小分队,爸爸是领队。
一出门,哥姐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就跑到坡下面去了。爸就背着我,一路小跑来到露天广场。
重庆的地势看露天电影很方便。一块较低洼的平地有个露天舞台,银幕就挂在那上面,两面环绕小山坡,去得早可正对银幕占上好位置。
我们摸黑爬上坡顶,爸帮我们把马扎放稳坐定。举目远眺,尽管距银幕很远、影像也有些小,却没人能挡住我们的视线。
只有打仗的电影我能坚持看一阵子,通常看一半就在爸的怀里睡着了,然后盖上带去的衣服。
电影结束了,我们稍作停留。两万人的大厂,虽然分片区放映,但人还是很多,散去的人流如潮且乱。因为人人手里不是提着短椅,就是肩上扛着长凳,很容易碰到头或别的。
爸爸背着熟睡的我,重心不好掌握显得很累,还要左顾右盼关照哥和姐。路灯很暗,随着人流,爸领着我们登上那长长的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