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好像与教育干上了,几年没好好写过评论杂文类的我,连续写了几篇关于教育的博文,而且批评的比表扬的要多得多。也难怪,从7月开始,无论是毕业、升学、就业,这些一直都是热点,平时在与同事、朋友的聊天过程中,总会时不时地提到。
今天,陪着单位的“大王”到一个单位去调研,调研结束后,大家在闲聊中,话题又再次来到了教育,说的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与山村教师缺乏的问题。期间,一个同事说了一番话,尤其让人感兴趣。这个同事的姐夫是一个镇中心完小的校长,管着全镇的所有小学教师,说到近几年新考入的教师的情况,这位校长说出了这样一个情况:每学年收学年总结和学年计划的时候,是他最头疼的时候,因为他不仅很少能从手下一百多个教师的总结计划里找到一点新东西,而且还得费心费力地去理解病句,去猜那些随处可见的错字、别字。特别是那些80后教师的总结计划更是让他头疼。
听到这个情况,我的心为之一紧。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就这些连一个简单的总结、计划都病句连连、错字别字连篇的老师,我真不敢相信他们能传出什么好道,授出什么好业,解答什么疑惑。这样的教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想而知。更为可悲的是,这些问题恰恰出在了那些几年后将成为中坚力量的80后身上。试想,当那些敬业的老教师都退休后,这些80后会给我们的未来什么样的教育呢?我真不敢想像。
就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教育危机已经来临,而且在几年之后将会变得日益严重。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改变,我们的教育也许真的会面临灾难。
我在想,这些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些年轻人平时聊天吹牛的时候,那理论可是一套一套的,怎么写个总结写个计划就这么难呢?是不会写还是不想好好写呢?我的答案是:首先,基础本身不牢,应试教育的时候没学过这个,而参加工作后因为觉得有了“铁饭碗”没有心学过也没用心想过;其次,思想态度不端正,能应付就应付。那么,造成他们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外有三:第一,他们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差;第二,在思想上没有把工作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来追求,认为不过是个饭碗,从来不会花心思去提高和完善自己;第三,体制机制的不顺,使“大锅饭”依然盛行,无法激起他们的积极性。
无论是他们接受的教育、他们面临的体制造成的结果,其实这都是教育的悲哀。他们接受的也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这种状况其实是教育体制不顺、应试教育盛行、素质教育落后在教育上的“恶性循环”而已。至于体制问题,这几年改来改去,中小学的目标永远是升学,而大学教育则正由“高门槛进低门槛出”向“低门槛进低门槛出”过度,如此循环下去,大学特别是二三流大学的那一纸文凭也许就真的贬值到与假证同等了。这样的结果,绝对不可能是民族之福,而那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也将变得遥遥无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