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川缸见证最早的中国画

(2019-02-20 01:02:21)
标签:

伊川缸

仰韶文化

鹳鱼石斧图

邮票


最早的中国画在哪儿呢?有多少年了?

大约近6000年,在一个陶缸上。

去年八月末的一天,天很热,河南邮政公司洛阳分公司把洛阳几个文史工作者聘为顾问,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座谈会,参会者有国家邮政总公司和河南公司的领导。我们几个并不集邮,也不懂,之所以当顾问,主要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为邮票开发选题出出主意吧。

在征求意见环节,我提议可以把洛阳出土的文物--伊川缸作为设计邮票的题材依据,因为那上边有中国的第一幅国画。这个提议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当场搜出伊川缸的照片,看了那幅在文物界很著名的鹳雀石斧图画,大为振奋。邮政总公司的领导当场表态这是个好题材。

同时参加会议的有洛博副馆长高西省先生,他也附合了我的意见。说在洛阳博物馆新馆第一展厅入口处,摆放着几个大约半米高的直筒形的缸,大口深腹,缸体上绘有不同样式的花纹,这几个缸在文物界大名鼎鼎,有着自己专有的名字——“伊川缸”。

伊川缸见证最早的中国画
                                           洛阳博物馆收藏的伊川缸(翟志高摄)

之所以叫“伊川缸”,就在于这缸最先发现于洛阳伊川的土门遗址。土门遗址位于伊川县城东南25公里的土门村,西距伊河05公里,南侧有伊河支流永定河流过。1959年被发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至7000年)晚期,与伊洛地区的王湾一期文化相当。土门遗址于1965年第一次发掘,出土文物有陶缸、釜、釜形鼎及残彩陶盆、罐、器盖、红顶钵、重唇口尖底瓶、高领瓮等。其中的伊川缸最为轰动。

伊川缸见证最早的中国画
                                           土门遗址

伊川缸是干什么用的呢?说起来也不神秘:葬具。它的出土解决了人类早期用什么形式埋葬的疑问。

“伊川缸”和唐三彩一样,是带有浓厚洛阳地域特色的文物之一。除伊川出土外,它还在临汝阎村、中山寨和鲁山邱公城等遗址出土,几乎遍布豫中地区,尤以伊川和汝州分布最为集中。

这些彩陶上的颜色具有黑、红、棕、白四色。陶缸上的画面内容主要涉及人物、动植物、几何、天象、生殖崇拜及生活用具等多种类型。

   初步分析,这些颜料主要为自然界的矿物质,如黑色颜料的成分为磁铁矿,棕色颜料为赤铁矿,并含有石英杂质。人们采集到这些颜料后,又经过了细致研磨、调和,然后应用到器物上。这说明当时仰韶时期的人们已掌握了矿物颜料采集及加工使用的技能。

最有名的伊川缸并不出土在伊川,而是1978年在伊川东边几十里的汝州阎村一仰韶时期墓葬中发现的一只彩陶大缸,震惊中外。它一侧绘有一幅高37、宽44厘米的彩色巨画——“鹳鱼石斧图”,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我国原始社会最大的一幅彩陶画,也有可能是一幅古老氏族图腾图案。图上绘有一只鹳鸟,口衔一尾大鱼,还有一个石斧,斧头和斧柄相交部位有一些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如何固定在一起的。斧柄下半部分画着一些交错的斜线,表示对斧柄作了防滑处理。 画的主题明确,只有一鸟、一鱼、一石斧,一下子就会把人们带进五千年前的生活中去。鹳和鱼虽然没有时代区别,而石斧就好像画家落款的年号一样,它准确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记号。

伊川缸见证最早的中国画
                                              汝州出土的鹳鱼石斧图伊川缸

     这幅画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画面最大、内容最丰富、技法最精湛的彩陶画。

伊川缸见证最早的中国画
                                       鹳鱼石斧图

   伊川缸是伊洛河流域史前文明的见证,也是了解仰韶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在缸体上所绘的图案,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

也许不久,我们的邮票里会增加一个新题材:伊川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己亥年大吉
后一篇:早春二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