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河夜哭
洛河夜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1
  • 关注人气:2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华尔街——太谷古城

(2015-08-08 12:14:09)
标签:

太谷古城

华尔街

孔祥熙故居

古建


 

金太谷银祁县,太谷是晋商的核心发源地。

http://s14/mw690/001O2JSogy6UtbgwOBvbd&690

在这个世纪前的几百年中,这里曾是政坛商界、达官贵人梦想来此生活、销魂,乃至度过余生的地方,那个时候他是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的华尔街。但太谷的赫赫声名今天已被平遥全覆盖。

就因为那座城墙。那城墙修建于明正德年间,经历近五百年风雨,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大体完整。后来城墙毁了,仿佛丢了魂,古城的完整性就没有了,城市也枯萎了。

如果城墙还在,他就是另一个平遥,甚至,比平遥还要辉煌。

http://s10/mw690/001O2JSogy6UtcaHwAp59&690

今天,太谷古城除了没有城墙,其他的还大体完整,原有的以鼓楼为中心的四街八井七十二巷布局依然清晰,主要商业街区、钱庄、当铺、钱号、票号等保存完整。当你缓步进入,满眼的高大建筑、票号遗迹依然可以把你带回到一个曾经的辉煌时代。

http://s11/mw690/001O2JSogy6Utbjs9Oq8a&690

http://s12/mw690/001O2JSogy6Utc6Zhft3b&690

http://s6/mw690/001O2JSogy6UtbouJXD95&690

古城街区建筑包括明清、民国、解放初期、文革期间四个类型,其中清末民初的占80%,基本保存完好;解放初期、文革期间的占12%。商铺分为重楼式、栅栏式、穿堂式三种门面。前店后室,上储下居。一铺一户形成商铺的固定格式,门面三、五开间居多,亦有六、八开间,打破了民间传统不用偶数而用奇数开间的规矩,体现了太谷商人不受拘束、大胆、开放的超前思维和实用的理念。屋顶造型多样,门楼雕刻精细,制作考究。

http://s16/mw690/001O2JSogy6UtbrFUMndf&690

http://s11/mw690/001O2JSogy6UtbvQDbQaa&690

http://s15/mw690/001O2JSogy6UtbwTIia3e&690

http://s3/mw690/001O2JSogy6Utcg8YIG42&690

http://s9/mw690/001O2JSogy6UtbyQYDmd8&690

“太谷城真有名,鼓楼盖在街心心”,鼓楼作为太谷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不仅蕴含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思想,而且客观上对古城建筑规划起着定位的作用。太谷旧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北大街与西大街中段相交。在此基础上,多数街巷横平竖直,把全城住宅划分为若干方块,使得整座古城建筑规范齐整,进退有节。

http://s16/mw690/001O2JSogy6UtbBgRNt7f&690

http://s10/mw690/001O2JSogy6UtbE0K8109&690
http://s5/mw690/001O2JSogy6UtbHEwyE34&690

http://s3/mw690/001O2JSogy6UtbIbf7Y72&690

http://s4/mw690/001O2JSogy6UtbJmd6Xe3&690

http://s13/mw690/001O2JSogy6UtbNhxuY6c&690
http://s11/mw690/001O2JSogy6UtbPMmYq8a&690

 太谷旧城的建筑,商号约占三分之一,集中于东西南北四大街;民宅约占三分之二,集中于城内四隅。太谷古城的住宅特色明显,普通人家的宅院大多为“三三制”,即正房、厢房、下房各为三间的四合院。而一些大户人家或临街铺面则是正房5间,厢房为里七外五或里五外三的两进院、三进院。但正房多呈一面坡,俗称梯儿房,外观青砖石砌,上窗一律内启。这些四合院既有防火的作用,又有聚水聚财的寓意,都属明清时北方典型的宅院。目前,太谷城内尚有8000余间老宅子,特别是以孔祥熙大宅为代表的166处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古城神韵依稀可见。

http://s13/mw690/001O2JSogy6UtbSCeo41c&690

http://s16/mw690/001O2JSogy6UtbTVZcb6f&690

http://s11/mw690/001O2JSogy6UtbY43jA4a&690

http://s11/mw690/001O2JSogy6UtbZ5pqO6a&690

http://s8/mw690/001O2JSogy6Utc1wQMD67&690

今天的太谷,繁华过后陷入沉沦,经济不振游人不多,大量的古民居模样破败亟待修缮,如果没有国家支持,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只留下极个别的标本,其他的走向灰飞烟灭。

太谷古城附近十公里内还有山西大院的鼻祖曹家“三多堂”、民居的极致“常家庄园”,也值得一看。

我作为洛人,与晋人一河之隔,家谱记载的祖籍也是山西,因而对三晋大地抱有好感。我常常想,这些留下了如此宏大华丽祖屋的晋商哪里去了?晋人血脉里流淌的经商基因那里去了?为什么今天的山西只给人留下“煤老板”、污染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兴城古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