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上的周代王陵

标签:
历史文化周山周灵王 |
洛阳有周山,是秦岭甩出的尾巴。之所以叫周山,缘于上有周代四个王陵。其中最著名的是周灵王,为单独一个大冢;另三王墓冢在周灵王陵东五百余米处,三冢紧连,形成一个“山”字,当地土人俗呼“三山”。此三王后人一般认为葬的是周景王(亦有一说周定王)、周悼王、周敬王。
http://s5/mw690/001O2JSogy6Ru1VT5oob4&690
http://s6/mw690/001O2JSogy6Ru1Wj56B95&690
http://s12/mw690/001O2JSogy6Ru1WLwb93b&690
http://s1/mw690/001O2JSogy6Ru1XcXS030&690
人们多以为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帝王陵墓,当是位于今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葬于公元前210年)。而比秦始皇陵要早330多年的周灵王陵,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根据《水经注》所载:“洛水流经周山,上有周灵王陵”。洛水由东北流经三王陵,陵东有石碑,录赧王以上周王的名号。在传说中,洛阳西南的周山一带的4陵,是敬王、悼王、定王、灵王的陵墓。曹魏时期编撰的《皇览》称“周灵王葬于河南城西南柏亭周山上”,时至今日还巍峨高耸,雄伟异常,周灵王墓直径约115米,高约50米。
2002年,为了澄清周山王陵的形制、规模和年代诸问题,考古工作者在配合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时,曾对这些陵墓进行了勘探调查。结果发现,周山之巅现存的四座覆斗式陵墓,均用夯土筑成。因四座王陵的封土内含有大量的细碎石块、礓土,不利于钻探,所以夯层的厚度不明。而覆斗形的陵墓形状,则是西汉以前帝王山陵的基本形制。特别重要的是,在周灵王陵和周三王陵的南北两侧,还发现有斜坡式墓道。周灵王陵南侧的墓道位于封土正中,一段叠在封土之下,一段伸在封土之外。伸出封土外的这段墓道的南端被断崖破坏,残长40米,宽5.8米~6米。墓道的底部平坦,略呈斜坡状。其中填五花土,经夯打,土质坚实。在该陵封土的东、西、北三面尚未发现墓道。在周三王陵的南北两侧都发现了墓道,一共6条,南北两两相对,均为长斜坡式。这些墓道连接墓室的一段都压在封土下面,伸出封土外的一端大部分遭到农田和断崖的破坏。墓道底部平坦,呈斜坡状,填土均为五花土,经夯打,土质坚实,残长16米~40米,宽2.5米~6米。这四座陵墓的平面均呈“甲”或“亚”字形,与东周王城和成周陵区发现的东周大型墓葬形制相同。由此可见,史料所载不虚。
这些重要发现,为周山王陵的年代和性质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学证据,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葬有四个周天子的周山被辟为周山森林公园,广植花木,为洛阳城内一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