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w690/62ae733atx6DsNKvmcBad&690
就是前几天,接妞妞放学回家时,幼儿园老师说妞妞没有按照要求写字。回到家里,我问她在幼儿园为什么不写字,她也不吭声。见她又犯倔,我告诉她只要说出原因就不会责怪她,可是妞妞仍然一句话也不说。最后我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式,逼着她把在幼儿园没写的字再写一遍。她虽然硬着头皮写了,但写得很慢,磨磨蹭蹭用了好长时间才写完。女儿的脾气这样倔强,让我真是很头疼,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这个倔强的孩子。
也许我们不是个例,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跟那些孩子妈妈们探讨了一下,发现这样的孩子还真多,很多妈妈都遇到到过孩子犯倔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钻进了牛角尖,认准了死理,大人的话根本听不进去,很多妈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都束手无策,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那么,碰到这种让人头疼的倔孩子,大人怎么做才算是正确的呢?来听听这些妈妈们都是怎么做的。
萌萌妈妈:我的孩子也是这样,我和她爸爸就对她进行“冷处理”,凡事不再和她商量,也不再给她派活儿干。过了一周,她就追着我问为什么这样对她?可见,当孩子不认错时,适当的冷处理其实就是让他们体会被人孤立的滋味,并借此时机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嘴上不爱认错,在行动上却有所改正、有所变化,家长应表扬他的进步,而不必非让他嘴上承认不可,但也要抓住时机,不急不躁地引导他逐渐敢于承认错误,因为敢于认错毕竟是优点。
豆豆妈妈:如果孩子经常不承认错误,那就要先搞清,他是好面子,是害怕以后“揭老底”,还是属于个性问题。属于好面子的,要告诉他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敢的举动,同时家长要当勇于承认错误的表率。不爱认错的孩子往往有一个不爱认错的家长,孩子是跟家长学的。家长不要再“揭老底”。如果是属于个性问题,家长千万要宽容,要耐心等待,适时引导,不可生逼硬压,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璇璇妈妈: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犯错而不愿承认错误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正聊天时,屋里传来玻璃的破碎声。我知道,一定是女儿又在玩自己的化妆品了,这次还摔坏了东西。这时如果我立刻冲进房间责骂女儿,女儿是不会承认错误的。于是我将计就计问女儿:“刚才你和小狗在房间里,小狗是不是把妈妈的擦脸油摔坏了?你可不可以去告诉小狗,乱动妈妈的化妆品是不对的,让小狗下次不要再乱动东西了,好吗?”小狗因为女儿的过失而受到了责骂,女儿心中会感到愧疚,客人走后,女儿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妈妈,乳液瓶不是小狗摔坏的,是我摔坏的。”
皮皮妈妈:有一次皮皮又在墙上乱画还不承认,于是我故作思考地想了一会和他说:“你说那个做错事在墙上乱画的人应该想些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的过错呢?”我主动提出进入“弥补”的程序了,暗示了我虽然不满意但愿意接受认错和补救,我接着又说“我想那个小孩已经答应了一会儿就用刷子把它们刷干净”,果真孩子自己偷偷用小刷子努力去清除墙上的污迹。其实,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但事实上,他也许并不希望就此“灰溜溜”地“逃走”。勇于承当和“善后处理”,孩子还需要父母的一点帮助和用心。
我觉得上面几位妈妈们的做法都很好。为此借工作之便,我还专门请教了早教中心的专家,专家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会有两个“倔强期”,第一个是从3—5岁,第二个是12—15岁,倔强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最常见的一种行为。专家还说,“倔强期”的孩子通常表现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反抗他人等。这时,如果父母摆出绝对权威的架势,对孩子强行压制,孩子就可能会心生不服、坚持己见甚至发生反抗行为,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变“倔强”了,不听话了。因此,对于正处于反抗、倔强期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看事情。还要为孩子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剥夺孩子的发言权,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另外,父母也可以用启发的方式,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把倔强变成一种正向的力量,这对孩子性格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孩子往往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而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孩子的这种倔强,可能是由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不足,是非对错的观念薄弱造成的。比如:他会把衣服纽扣扣错位,还会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等。对于孩子犯的这类错误,父母不要过多地责备孩子,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而要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能做,应该怎样做,让他学到更多的本领,不断地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他就不会那么“倔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