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赏梅好去处

(2011-03-31 21:02:31)
标签:

旅游

摄影

随笔

北京

明城墙

梅花

分类: 京城漫步

春日迟,花开慢,北京的春天终于来啦!江南四月芳菲尽,京城梅花始盛开。赏梅,踏青必选的活动之一,从北京植物园、大观园、颐和园、中山公园到明城墙遗址公园,北京各大公园的梅花在三月底四月初已是开得烂漫了。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带着宝宝专程跑到明城墙遗址公园赏梅花,这里已经是第四年举办梅花文化节了。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边走边看,目光所及之处,疏影横斜,芳香叶翠,在流动的空气中传递着春的气息,慢慢地吸引着我停下脚步。
那些绽放在褐色枝桠上的粉红色、白色、黄色、绿色、红色的梅花,有重瓣的、单瓣的,有含苞欲放的、完全盛开的,有大朵花瓣的、有小朵花瓣,花蕊有长的、有短的,有小绿萼梅、丰后梅、刺梅、素白台阁梅等品种繁多,没有刻意的追求,随意的按下快门,沉浸在这平静、淡雅、亮丽的梅香氛围中。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梅,做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因耐寒、花香淡雅,强大的生命力,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厚爱。水墨画的梅花,自宋代的写实画风开始,到元代写意画法的确定,明代写意画法的盛行,清代的写意极致和书画篆刻,千姿百态的表现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一幅幅的中国水墨画将梅之韵味渲染到极致,犹如古典音乐般令我迷醉。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梅,色彩绚丽,层次丰富,一树树一丛丛,绽放成一片缤纷的花海。提及梅花,不由得想起以“画梅、爱梅”而著称的名画家张大千的《梅花图》,深厚的功力,色彩的渲染,情感和意蕴的表现,独特的韵味。自宋代马麟的《层叠冰绡图》,元代王冕的《南枝春早图》、吴太素的《松斋梅谱图》,明代陈洪绶的《古梅图》,陈继儒的《梅花画册》,清代的金农的《墨梅图》等等,当然最令人赞叹的是“扬州八怪”梅的写意画卷。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梅,以清新、纯洁、质朴的美丽,不畏严寒的不屈精神,坚毅勇敢,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蕴藏在中国水墨画家和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里,写实的手法,意境的悠远,花瓣、枝头、蜜蜂,微妙的光影,色彩的变幻,笔墨精致,颇有韵味。淡雅清新的梅立于苍老斑驳的枝头,暖风拂过,绚烂的花瓣飘落满地缤纷,无数次开放在长枪短炮摄友们采集的镜头里。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梅,朵朵花开淡墨痕 ,自《诗经》开始绽放在无数的诗人的笔下,谢燮的 “迎春故早拨,独自不疑寒”;王适的“忽见寒梅开,开花汉水溶滨”;杜甫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高荷的“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凡九书”………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水墨画和古诗词的最高境界。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在这个和煦的日子,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撒欢,唱着稚嫩的童谣,观察植物之美,恍惚间回到了童年时代,儿时在乡下度过的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的那段美好时光。宝宝在树下拣拾着散落的花瓣,她对梅花的观察还是非常细致的,回家就写了篇作文《看梅花》,的确,这一朵朵美丽的梅花似乎都是为孩子们而开的。此刻,我只想用镜头定格这光影交错花开瞬间的模样。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明城墙遗址公园,京城赏梅的好去处。梅,在春寒料峭中含苞欲放,花瓣重重,层层叠叠,在春风中翩跹起舞,清丽简约。法国画家雷东说:“我观察大自然,我以真实的事物,来展示我投向梦中的事物,它是我自己生命的扩大。”以梦幻的着色,娴熟的功底,刻画每一个有生命的花朵,来宣泄内心隐蔽的情感,期待着我也能成为画家,背着画夹,面对大自然写生,聆听花开的声音,探索生命源流的本质,展现植物世界的沉静之美。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京城赏梅好去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京郊乡村撒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