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精密铸造件常见缺陷、产生原因、防止方法及责任者
(2013-05-16 18:20:08)
标签:
涂挂性
现象
铸件
杂谈
|
分类:
工作日记
|
一、浇不到,液体金属未充满型腔造成铸件缺肉、冷隔、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其交接边缘圆滑。
产
生
原
因
|
防
止
方
法
|
责任者
|
1.钢水浇注温度低,型壳温度低
2.型壳焙烧不充分或型壳透气性差,在铸件中形成气袋。
3.浇注速度过慢或浇注时金属液断流。
4.浇注系统太小,位置不合理,直浇道高度不够。
5.浇注量不足。
|
1.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型壳温度。
2.焙烧要充分,提高型壳透气性。
3.适当提高浇注速度,并避免浇注过程断流。
4.改进浇注系统,增加直浇道高度。
5.保证必须的浇注量。
|
1.熔炼浇注。
2.焙烧
3.浇注工
4.技术部
5.浇注
|
二、
二、夹砂鼠尾,凹陷,结疤。
铸件表面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疤状突起物(呈翘舌状)而且疤块之间夹有片状壳层,翘起的疤块往往以金属片形式出现,此现象称为夹砂。
若铸件表面存在着不规则凹陷时,称为凹陷。
铸件表面上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疤片状突起物称为结疤。
产生原因
|
防止方法
|
责任者
|
1.撒砂时浮砂太多或砂粒中粉尘、细砂多,在砂粒之间产生分层。
2.涂料粘度过大,局部堆积,硬化不透,在涂料层中产生分层。
3.气温高或涂料与撒砂时间长,撒砂时涂料表面已结成硬皮,涂料与撒砂层之间分层。
4.第二层或第三层涂料粘度过大,流动性差,涂料不很好渗入前层细砂间隙,在后层涂料和前层砂料之间产生分层。
5.硬化后,晾干时间短,涂料层残面过多硬化剂引起分层。
6.涂料粘度小,涂料过薄或撒砂不足,造成型壳硬化过度,开裂剥离。
7.面层和加固层耐火材料差异太大,膨胀收缩不一致,使面层分离剥落。
|
1.撒砂砂粒不宜过细,粉尘要少,湿度不宜过高,撒砂要抖去浮砂。
2.严格控制涂料粘度,涂料要均匀,力求减少局部堆积,并控制硬化参数。
3.缩短涂料与撒砂层的间隔时间。
4.适当减少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涂料粘度,即采用低粘度过度层,并在不易浸浆处用笔刷。
5.硬化后,晾干时间要控制,按工艺进行。必要时用水淋洗外表面,洗去残面硬化剂,再风干。
6.控制涂料粘度,撒砂时应尽量使涂料层上均匀撒上砂粒。
7.尽量避免面层与加固层采用膨胀系数相差太大的耐火材料。
|
1.制壳工
2.制壳工
3.制壳工。
4.制壳工
5.制壳工
6.制壳工
7.技术部
|
三、蛤蟆皮(桔皮),铸件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
产生原因
|
防止方法
|
责任者
|
1.在大平面大凹面处,涂料
粘度厚,易产生堆积,未经充分自然干燥就立即浸入硬化池,会造成硅胶急剧收缩,在内表形成皱皮。同时在面层涂料与熔模之间常有盐类和水分浓集,导致硬化不良,脱蜡后型壳内表面松散并出现突起、条状纹路和块状的凹坑。
2.脱蜡液碱性偏大,模料皂化,造成型壳内层局部酥软,”煮烂”
|
1. 控制涂料粘度,涂挂要
均匀,避免局部堆积,面层涂层一定要>30分钟的自然干燥时间再硬化,使涂料处于均匀状态,由此防止钠盐的浓缩面引起型壳内表面的皱皮。
2. 及时补充氯化铵,应保持一定酸性。
|
1.制壳工。
2.脱蜡工。
|
四、鼓包,铸件内外表面局部鼓胀,形成不规则的突起物。
产生原因
|
防止方法
|
责任者
|
1.同二中1~5原因,在加固层中产生分层,但未剥落,导致型壳局部强度降低。
2.对厚壁铸件,蜡模组焊工艺组焊间距过密,第四层涂料,砂无法进去,模壳强度不够。
3.涂料配比,硬化,风干等参数控制不当,导致型壳”发酥”,强度降低。
4.型壳焙烧工艺不当,过烧型壳强度降低。
|
1.采取同二中1~5的措施,避免型壳分层,提高型壳强度。
2.对厚壁件适当扩大间距,组焊时,间距要均匀。
3.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型壳的强度,必要时在三、四层时用铁丝加固。
4.改进焙烧熔烧工艺,不使型壳焙烧过头。
|
1.制壳工。
2.蜡模组焊。
3.制壳工。
4.焙烧工。
|
五、铁刺(黄瓜刺)铸件表面上出现许多分散或密集的小突刺。
产生原因
|
防止方法
|
责任者
|
1. 面层涂料粉液比低,粘度低。
2. 面层涂料相对易熔模的涂挂性差。
3. 蜡组浸洗后,未经干燥,立即浸面层涂料,造成涂料层减薄。
4. 面层撒砂过粗。
5. 蜡模表面不干净,残留少蜡屑
|
1. 面层涂料采用低密度水玻璃,高粉液比的石英粉,适当提高面层粘度。
2. 改善面层涂料对易熔模的涂挂性。
3. 蜡组浸洗后,放在架上停留一定时,并定时转方向,浸浆前再转一下,甩掉残留面层涂料。
4. 采用较细的,均匀的面层砂。
5. 刷清蜡屑。
|
1.制壳工。
2.制壳工。
3.制壳工。
4.制壳工。
5.注蜡工。
|
六、铁豆,铸件凹槽或拐角处有多余的光滑金属颗粒。
产生原因
|
防止方法
|
责任者
|
1.涂挂面层涂料时,操作不当气泡憋在蜡模的拐角及凹槽处。
2.面层涂料因搅拌机转速高或叶片角度不当,使涂料中有气泡。
3.涂料对蜡模的涂挂性差。
|
1.涂挂面层涂料时将模组缓慢进入浆料,并用毛笔涂或气吹以清除拐角、凹槽处的气泡。
2.调整搅拌机转速或叶片角度配制后,给予足够的镇静时间,也可加消泡剂。
3.对蜡组脱脂,改善涂料涂挂性。
|
1.制壳工。
2.制壳工。
3.制壳工。
|
铸件缺陷还有麻点、机械粘砂、化学粘砂、氧化夹杂等,不详细列举。上述的各种缺陷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止方法,本人从多年生产实践经验中总结,供各精铸同行参考,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共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铸件废品率。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