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奉酬杨敬信先生

(2025-06-08 16:07:29)
标签:

格律

情感

诗歌

                     作者:冯宝哲  

       七律·奉酬杨敬信先生

    杨公屡赠美诗章,古道热肠情满腔。

    句蕴春风催劲草,词凝雅韵励征骧。

    感君厚意如潮涌,促我加鞭似箭翔。

    愧己才疏差距远,唯知奋进献余光。

 

附录:陕西富平杨景信先生原玉:

(一)

《七律·步韵谢冯宝哲先生》

雅士高才赠玉章,殷殷厚意胜琼浆。

词融秋水澄明境,句带春山俊逸香。

愧我枯肠搜韵苦,欣君妙笔入时芳。

唯将驽钝勤磨砺,渐启愚慵睿智彰。

(二)

《冯宝哲先生礼赞》

秦川毓秀诞文星,蒲水钟灵育俊英。

十六少年酬壮志,八旬耆宿踏鹏程。

银台算策开新境,阡陌扶犁润厚生。

宦海卌年扬正气,险林十载树廉旌。

龙蛇走笔惊雷动,珠玉联章霁月明。

三圣遗风书孝悌,金鉴联韵写峥嵘。

尧山雅韵传薪火,渭水联花绽赤诚。

五卷烟云凝史册,百城锦绣汇瑶琼。

诗坛振铎培新秀,联苑擎旗聚隽菁。

秦晋通衢铺彩练,江河赤子寄深情。

十征虎帐遴佳对,九辑鸿编铸鼎名。

无冕逍遥耕砚亩,有怀坦荡笑浮荣。

髯翁勋业承高韵,华夏诗坛树旆旌。

喜寿霞觞斟北斗,遐龄鹤算越蓬瀛。

松筠劲节凌霜立,兰桂清芬带露荣。

渭北云开千嶂秀,关中风起万涛鸣。

胸藏丘壑乾坤小,笔挟雷霆日月惊。

莫道桑榆霞色晚,文光射斗耀寰瀛。

(三)

《冯宝哲老先生赋》

    秦川毓秀,渭水钟灵。有耆宿冯公,以椽笔作杖,行吟于时光长河。观其《奔牛暮吟》百首,若见南山寿柏沐霜而愈劲,黄河冰澌经寒而愈清。七五寿辰之谑语,藏四世同堂之天伦;百岁冥诞之追思,涌寸草春晖之血诚。杖朝之年犹追鲐背,非唯寿考,实乃诗心不老;自费出书甘尝苦辛,岂止文章,更是道义担当。

    先生以银行椽笔写经济文章,凭楹联巧对筑文化长城。二百余万言《风雨留痕》,非独翰墨留香,实为世纪沧桑之注脚;数十部典籍编审,岂止文脉传承,堪称三秦大地之丰碑。“秦东联坛十老”之誉,犹显谦谦君子之风;“孙髯翁终身成就”之奖,更彰浩浩襟怀之广。至若孝苑联韵传仁德,尧山雅韵播清芬,斯文在兹,足慰平生。

    今展卷而诵,但见:耄耋诗章字字真,铅华洗净见精神。家国情怀凝墨韵,沧桑正道化诗魂。渭北春风吹碧树,冯公椽笔写昆仑。漫道人生如逆旅,且看椽笔作鹏鲲!

       (四)

《沁园春·咏冯公》

岷水澄襟,岱岳修容,道骨仙风。溯六经探赜,曾追孔孟,三坟索隐,更契羲农。竹帛悬针,丹青泼彩,万斛珠玑落玉盅。烟霞外,看龙蛇走壁,星斗罗胸。    廿年艺海腾虹,引南北骚坛拜下风。记汉碑拓影,墨濡星月,唐音摛藻,气贯虬龙。绛帐传薪,芸窗授简,桃李纷披映日红。凭栏久,望云帆直挂,鹏翼抟空。

(五)

《七律·悼王成耀先生》

联坛痛逝栋梁人,

噩耗惊闻泪满襟。

仓颉庙前留雅韵,

彭衙境内展经纶。

虚怀若谷求真谛,

克己奉公节俸银。

驾鹤西归乘瑞气,

长存浩气励朋亲。

        (六):

《读寂春轩诗文选感怀》

墨海浮沉六十秋,

蒲城旧事笔端收。

牛寅际会缘非浅,

鸾凤分飞泪未休。

三载卧冰彰孝义,

千章泣血诉离愁。

寂春轩里情如沸,

一卷沧桑万古流。

(七):

《寂春轩赋》

    岁在壬辰,时逢大暑。文星耀于重泉,椽笔书其锦序。宝哲承良才之雅托,撰跋语以成章;感兰契之深交,运匠心而作赋。

    观夫寂春轩主,渭北鸿儒。秉三秦之浩气,承五典之遗珠。身若苍松,立千寻而挺秀;志如玄鹤,翔九野以清孤。讲席传薪,曾立程门之雪;芸编吐馥,长存董帐之书。

    若夫襟怀磊落,器宇峥嵘。扶大雅于衰微之际,振风骚于板荡之时。结社传觞,聚耆英而泼墨;擎旌立帜,携俊彦以裁诗。十二分会,遍洒甘霖之泽;百千画卷,尽呈锦绣之姿。诚可谓德昭桑梓,功在砚池也。

    至若序跋琳琅,文章炳焕。剖骊珠于翰海,掬月魄于文渊。臧否由心,每见春秋笔法;抑扬在手,常存风雅胸襟。观其述人物则形神俱现,论书道则肌理分明。言感怀则情真意挚,评诗联则斧凿痕轻。此非腹有经纶,焉得如斯妙境?

    观其行藏出处,德范清标。斥虚华而务实,摒流俗以登高。虽逾古稀之年,犹怀赤子;纵历沧桑之变,未改风骚。于是文光射斗,浩气凌霄。诗联焕彩,书画妖娆。弘国粹而呕心,培桃育李;献余晖以沥血,暮鼓晨箫。

    赞曰:重泉毓秀,洛水钟灵。文星璀璨,德曜荧荧。寂春轩里,锦绣盈庭。姚公椽笔,永勒汗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