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宝哲
朝花夕拾•《古城诗抄》序
文友王宗海的《古城诗抄》即将付梓,这已经是他从2007年以来出版的第四本诗集了,前三集依次是《红酸枣集》、《金帜春晓》、《三知屋吟》,其中后两集载有我写的序言,这次他又向我索序,由于自感江郎才尽,这次只好推却了,为了补偿内心的愧疚,我题了七律一首相赠。诗曰:“王君睿智气轩昂,高考夺魁誉故乡。西大出身学养厚,矿中扛鼎技能强。发挥余热忙楹会,奉献夕阳著锦章。四卷诗歌流雅韵,联坛十老美名扬。”谁知这竟难予交帐,他还是不依不饶地向我要序,甚至登门致意,并且连续电话催促,看来不写就太不像话了,只好迎难而上。
宗海的这本诗集取名《古城诗抄》,是因为他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从二一年十二月开始他被儿子接到西安和老伴一起照看孙女汀汀上学,成了寄居于长安古城的老人,至今已经两年多了,本集的诗作,就是他两年来的生活实录,除了假期回乡小住以外,绝大部分都是他在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完成的。因为他托我审稿,我仔细地通读了全文,深深为之感动,其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他的勤奋精神。宗海先生六年时间能出四本诗集,这在蒲城县是创记录的,在全省恐怕也是少见的。这就证明了他是一位高产的作者,其勤奋程度是可以想见的。宗海担任着蒲城县诗词楹联学会的副会长,并且是《尧山雅韵》和《尧洛风韵》的编辑,他工作责任心极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二一年十一月竟因校对《尧山雅韵》第五集疲劳过度而休克了四十多分钟,住院治疗了十多天,去西安后又发生了因看病导致腿部骨裂缝而卧床数月。经历了这样的磨难,我本以为他会搁笔的,岂料他诗情依然旺盛,我的案头经常有他寄来的诗作,两年竟至六百余首,他对诗作的痴迷达到了忘我的程度。究竟是什么动力推撑着他如此感人的勤奋精神?我们可以在他《退休写诗》中找到答案:“改革开放好年月,盛世天天都是歌。十年吟了三千首,诗多联多朋友多。”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盛世之春让他的诗情欲罢不能,难以自已,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抚今追昔,感触良多。于是,诗,就像开了闸的水,不由得从我心灵深处涌了出来,想拦也拦不住。”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了这样的心情,如:“改革开放国逢春,盛世和我成知音。案头诗稿天天厚,美好日月处处新。”(《盛世和我成知音》)“撰对吟诗称我心,人到七十多知音。改革开放花千树,盛世中国美如春。”(《盛世中国美如春》) “人生苦短日不多,默默奉献似小河。再吟新诗三百首,千年帝都尽是歌。”(《再吟新诗三百首》)这些都足以说明盛世的美好生活就是他勤奋精神的原动力。
二是他的乐观态度。宗海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三知屋”,所谓三知即知乐、知足与知止,通俗地讲,就是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由于知足,就能品味生活;由于知足,就会经常快乐;由于知足,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于是许多赞美现实的佳句便喷薄而出了。请看:“山前桃花竞自开,春光万里喜盈怀。不是和风惠四海,哪有诗潮滚滚来。”(《春日登金帜山》)“酷暑过后有冬寒,不热不冷才值钱。和谐社会日月美,古稀老人乐延年。”(壬辰伏天感怀)“紫槐拥抱成走廊,花香鸟语好风光,打牌乘凉看书报,空气清爽人安祥。”(《咏小区绿色走廊》)“翠竹根根迎朝阳,鸟语花香晨练忙。打拳做操又散步,社会和谐人吉祥。”(《枣园晨练剪影》)“初夏吉日湖区行,绿荫树下话平生。高阁凌空夸盛世,浮雕韵美情更浓。”(偕妻游汉城湖景区)“朱雀门外迎春花,金光灿灿映彩霞。难怪护城河边柳,逢人便把盛世夸。”(《赏花》)“桃红柳绿游曲江,长廊清风拂面庞。湖中金鱼连成串,共享和谐好时光。”(《春游曲江》)“细雨轻纱笼绿烟,如诗如画三月天。和风吹得人心醉,放声歌唱南泥湾。”(《放声歌唱南泥湾》)“尊老爱幼讲文明,主动让座君子风。万众瞩目世园会,西安到处有雷锋。”(《西安到处有雷锋》)“太平盛世乐陶陶,广场归来情绪高。徐高摄影展新貌,今日蒲城更妖娆。”(《今日蒲城更妖娆》)宗海以锐敏的观察力发掘着生活中的真善美,热情洋溢地谱写着生活的赞歌,既对社会的正能量是有力的弘扬,从而也使自己获得了极大的悦愉。在《我的第二春》一诗中他这样写道:“退休之后忙不停,撰对吟诗步新程。十年写了书四本,老有所为乐无穷。”这就充分表达了他的快乐心境。
三是他的坚定信仰。读宗海的诗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他坚守信仰的豪迈激情。请看《壬辰岁末自咏》:“一只笨鸟出奉先,爱党爱国爱故园。海阔天空任展翅,笑对万水与千山。”《颂党》:“枪响三山倒,旗开东方红。率众驱虎豹,孤胆斗罴熊。伟业惊世界,丰功千秋雄。盛世华美艳,和谐步新程。”《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改革开放好年月,生活如诗尽是歌。坚定不移跟党走,心中太阳永不落。”《听胡锦涛十八大报告感赋》:“美丽中国蓝图描,人间天堂看今朝。马恩列毛堪笑慰,五星红旗更妖娆。”《寄语十八大》:“改革开放喜逢春,传承接力有来人。百姓福祉放心上,国强民富五洲欣。”这些昂扬的诗句充分表达了他爱党爱国的挚热情怀。他对信仰的坚定性足以让那些在物欲横流中丧失信仰的迷途者感到心灵的震撼。信仰是人们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信念,是一个人的最高操守,是一个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口不言弃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选择和拥有。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人面对的物质丰富了,但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从而陷入迷茫和困惑,特别是共产党内的某些人,由于信仰不坚定也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失、信仰倒退的现象,他们追逐权力和金钱,大搞贪污腐败,成为党的信仰的叛徒,这些人面对宗海铿锵的诗句,真应该以头撞墙啊!因为宗海先生只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退休教师,在组织上他并未入党,尚不是共产党员,一个非党群众能具有这样崇高的理想和操守,真是共产党员们应该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四是他的朴实风格。宗海的诗没有花枝招展的词藻,没有拐弯抹角的隐晦,而是朴实无华,直抒胸臆,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比如:“金帜山下义龙村,亲山亲水有亲人。祖祖辈辈居于此,时时刻刻莫忘根。”(《示儿》)“喷泉流水哗啦啦,四面来风爽无涯。烟雨亭内常走动,胜似五台拜菩萨。”(《游烟雨亭》)“茵陈麦饭剌角面,香椿辣子味道鲜。虽然常在西安市,最美还是金帜山。”(《乡情》)“私车出行很方便,改革开放两重天。昔日农村超支户,而今西安度晚年。”(《改革开放两重天》)“室温二十多,天天好日月。不为盛世吟,要笔做什么?”“楼内暖如春,楼外景常新。不为盛世吟,怎么对后人”。(《西安过冬二吟》)还有他的针砭时弊的诗句:“人熟理不熟,凡事要告油。谁若告的少,还得再回头。”“不敬父母拜赵公,金钱世界化吉凶。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有理说不清。”有些甚至是脱口而出的俗言俚语,但反映的却是纯朴实诚的情感。过去我曾认为他的有些诗作显得直白,不够含蓄,现在看来这个评价可能有些偏颇,因为生活是缤纷多彩的,它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宗海的不事雕饰正体现了他的朴直、朴厚、朴淳与朴秀,这已经凝成了他的固有风格。
要说宗海诗作的不足,我认为仍然是需要在打磨上下功夫,要向精品争取,就必须仔细斟酌,认真推敲,反复锤炼,才能不断提高。切望他的诗作今后能够更上一层,攀登新的高峰。
冯宝哲
2013年3月6日于栖牛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