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文友在微信群讨论律诗合掌与使用成语的问题

(2024-11-28 16:01:32)
标签:

律诗

合掌

成语

讨论

                       作者:冯宝哲

       同文友在微信群讨论律诗合掌与使用成语的问题

今年初文朋艺友微信群北京李德良文友在群里贴出了【七律·诗酒连珠】一首:“一杯老酒敬诗圣,两句新诗拜酒仙。酒里藏诗吟小醉,诗中酿酒品微酣。寒炉煮酒邀诗友,心笔研诗和酒贤。薄酒拙诗皆肺腑,弄诗行酒贺龙年。”

并后附:“请教冯老:酒里藏诗吟小醉,诗中酿酒品微酣,此联是不是有合掌嫌疑呢?拜托赐教!”

    我的答复是:“我感觉是有点合掌,但从上下联的主体来看,上联的主体是酒,下联的主体是诗,而且对得很巧妙,把两者以不同的形式揉为一体了,颇有趣味,个人认为是应当允许存在的。所谓"合掌"我的理解应是十指相叩,上下联说了同样的意思,几乎没有大的区别,自然就成文字浪费了。但有的上下联为了加重语气,从不同的侧面叙述一个意思,可能出现部分相迭现象,则是同合掌有区别的,我一般采取从宽的原则。仅属个见,供你参考!”:

山西大同文友张慧随即发表评论:“非常欣赏德良老师的连珠诗。看了冯老的精彩点评,更是受益匪浅!”:

李德良进一步说明:“‘吟小醉’和‘品微酣’其实是一个意思,所以我觉得是合掌了。但我又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词句。谢谢冯老,受益匪浅!’

我则进一步申明:“‘吟’与‘品"显然属于不同狀态的动词,‘醉’与‘酣’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把它当作合掌之弊,那就是苛求了!

广东汕头文友周飞琴认为:“冯老和李老师这样的研讨,让人受益匪浅!”:

群主杨平对此作了肯定:“群里诗词创作商讨释疑,蔚然成风,值得发扬。”

我还谈到:“写诗中还有一个问题,有人主张忌用成语,不知起于何典?成语应当说是大家公认的词语结晶,言简意赅,内蕴甚广,有的起源还产生于前人的诗词之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而被一些打造诗词镣铐的人视为禁忌,非要让诗词成为象牙塔中的极品,可望不可及,这合适吗?我就不信邪,写诗常用成语,那怕专家指摘也不肯放弃祖国语言中的精华。我这种固致的观念有无偏颇,欢迎文友评点!”

杨平接着附合:“我也喜欢用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只恨大脑积攒成语太少!”

山西晋城韩琪表示:“我非常赞同冯老的学术观点!从诗经读到离骚、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调,凡有生命的辞句,都是深入民间,大众化且朗朗上口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没有晦涩难懂的。这些文化的传播靠的是百姓,口口相传,方能流传百世,深入人心。成语是经过沉淀的文字组合,也有诗的功能和效应,是扩大了的字组,有什么不能用?我觉得成语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继承和发扬才是与时俱进。仅是本人的观点,不涉及主流!见笑了,欢迎拍砖!”

李德良也表示:“赞同冯老的观点。成语一般都是典故的凝缩,虽字少但信息量大,而律绝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尽量多的景致画面、思想情感和意境营造,所以成语典故最适合入律入绝,但有一点应该把握,就是用的“恰到好处”,不可牵强。个见,仅供参考。”

通过这次讨论,进一步激励了自己对成语入诗的坚守,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汉语中一种特殊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约定俗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它简洁明了,表示一定的意义,往往比单个汉字或词语更为深刻;它言约意丰,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能够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义;它语言优美,具有明显的艺术价值。限制成语入诗,必然影响诗词的健康发展,因此是应当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的。我认为要想诗词出现繁荣景象,必须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如果把少数人强加给它的条条框框也视为金科玉律,诗词发展的道路必然会越走越窄,最后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