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于岳父二十周年忌辰的怀念

(2022-03-13 15:42:02)
标签:

回眸

情感

感恩

纪念

                    作者:冯宝哲

    写于岳父二十周年忌辰的怀念

再过三天,就是古历二月十四,是岳父忌辰二十周年,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廿载时光,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深切怀念。老伴早就布置作业,要我写一篇文字对老人家表示追念,其实不用她操心,这是我作为半子在感情上早已酝酿的思维冲动,把自己对“老泰山”的思念变成文字,这是我的必然之举。

    我与岳父的相识,完全是因为我与老伴的结缘,那是一九五八年的五月一日,我第一次去岳父家相约当日即将过门的妻子去龙阳照结婚像,这也是我首次见到岳父的日子。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干练、温厚、朴实,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长者,以后随着更多的来往,我才了解到岳父的更多详情。

  岳父姓孙,表字华亭,也许是为了表达对于桑梓的热爱,他的本名就叫蒲城。一九二零年二月七日,即古历己未年腊月十八日,生于蒲城县东南方向的龙阳镇萧家村。岳父老家原籍是蒲城故址重泉村,其祖母除留一子于重泉孙姓夫家外,率另三子于娘家村庄落户,这才使萧家村有了孙姓人家。

  岳父幼时曾在蒲城县城上学,据他的老同学、老朋友县南内府村的寇立占老先生向我介绍,过去他同岳父是同班为学,经常是名列前茅,班上的第一二名,总是两人轮换,可见岳父在校时就是学习聪颖,成绩拔尖。毕业后尚在束发之年,其舅王建斋在县保安团任团长,他即追随从事勤务,打理生活服务。其时王尚缺子嗣,他受托从几十里外的宣化抱回了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为其收养,这个婴儿便是我的老同学王敦福,老俩口视如已出捧为珍宝,我的老同学也一直认为二老是亲生父母,只是四十年后亲兄弟找来相认,方才获知自己的身世来历。

  后来岳父又到龙池小学执教,对幼童进行启蒙益智与解惑释疑。一九三九年中国童子军陕西省理事会为训练全陕童子军干部同教育厅以及战干四团合办童训班一期,由县派送教员十三人(见《民国蒲城县志》第383页),岳父即在其中。说起这个战干四团,还要从当时的全国形势说起,一九三七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同年冬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了全国抗战中心。由于国共第二次合作,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了全民抗战的高潮。尤以爱国青年学生,投入抗日救亡工作,更为风起云涌。这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已成立了政治部(部长陈诚,副部长周恩来),要在各部队建立政工机构,更需要大量干部。蒋介石于其时提出在军事委员会之下建立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尽快培养战时所需各类工作干部。一九三八年二月,军委会政治部通电成立各地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在湖北武昌(战干一团)、河南鸡公山(战干二团)、江西雩都(战干三团)、陕西西安(战干四团),先后成立四个团,收容青年学生。战干团组织宏大,当时称为黄埔第二力量。战干四团于一九三八年九月成立,设在陕西西安东北大学旧址,团长蒋介石,由胡宗南任副团长兼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主任。岳父参加的童训班,本是战干四团同省教育厅合办的训练童子军干部培训,与军事毫无关系,但是结业时,仍不明究竟郑重其事地发给了由蒋介石、陈诚签署的毕业证书。还发给蒋介石赠的军人魂短剑一把,剑面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毕业后回县任童子军教练。由于厌烦教练童子军的单调与乏味,他毅然弃教辞职,重新回到舅父身边兼司帐房管家之责,干起了料理事务的差事,以后干脆去经营其舅所办的纺纱厂。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因家中缺乏劳力岳父回乡务农,由于声望卓著而被选为龙阳镇乡镇民代表(见《民国蒲城县志》第239页),但是面对国民党贪污腐败横征暴敛所造成的钞票贬值物价飞涨这种民不聊生的混乱局势,他深为时局而焦虑。

  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后,迎来了新的曙光,他衷心拥护党的各项亲民政策,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查田定产、农业互助合作等各项运动中去,被群众选为基层干部,先后曾担任村长、农业社会计、生产队长等职务,一直是农村第一线受到群众爱戴的牵头人。他当农业社会计,帐务记载井井有条,清清如水,年终决算准确及时,兑现迅速,让社员们很快尝到了合作化的甜头。进入公社化后他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积极鼓励青年人搞“高产田”、“秋香棉”,取得了不凡成绩,受到了县上的表彰,以至后来公社成立五七干校,把他调去种“试验田”,而被大家称之为“老黄忠”,得到公社机关的多次奖励。

    他在担任基层干部期间一直克己奉公,唯谨唯慎,任劳任怨,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大家夥办事,热情积极,心无旁鹜,凡事都要想着为集体、为群众,从来不做损人利已的事。他秉性刚正,耿直坦诚,求真务实,敢讲真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瞒产私分,也不虚报浮夸。对那些脱离实际的瞎指挥的官老爷,他嗤之以鼻;对许多同群众心连心的驻队干部,他与之结成了知音好友。他最讨厌干部特殊化,他说过当干部多吃多占,老百姓是会骂祖先的!

  在那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应该说他也胆小怕事,心存顾虑,童训班结业时得到的蒋介石所赠军人魂短剑成了他一块心病,深怕惹祸,于是偷偷将其掷于枯井之中,无人追究,倒也平安无事。

  我是中年失怙,父亲早卒,岳父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及时填补了我失去父爱的空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推行土地大包干,实行生产责任制,我家在农村,长期在外工作,是个标准的“一头沉”。妻在大队担任干部,家中缺少劳力,岳父经常牵心,每逢收种季节,他就往来奔走吩咐内弟和襟弟以人劳牲畜倾力相助,故每年夏秋两季我家中责任田的农活从未落于人后,使我得以全身心于公务而无后顾之忧,实为岳父之功。尤其是村址因洛河倒岸而被迫搬迁,家中分两期建房,岳父更是三天两头,前后照顾,关注进度,监督质量,真是操尽了心。他寄于我与妻的如山厚爱,我们会永远铭记。

  我在家属农转非以后,工作调往渭南,一家也跟着进城,每年岳父都要来渭探望,我们也希望他能在城里多住一些时日,与后辈们共度天伦之乐,看得来他也非常喜欢同我们待在一起品尝这幸福的生活。但是每次他都是小住一些时日,便提出要回乡下,他实在也离不开生长在故乡农村中的儿孙们啊!他到老都闲不住,总是要找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路,为儿孙的家业添力加油。

  他年过八十,仍然身体硬朗,不丢自行车,有一次我回乡看他,发现他手腕处缠有纱布和胶带,便问及发生的原委,他漫不经心地告诉我:“前几天,刚下过雨,骑自行车外出,回到村边迎面来了一辆汽车,因避车路滑倒在一个水坑边,受了点皮外伤,当时司机就停了车,关心地扶起我问伤势,我看司机是好人,不愿让他受牵连,便给他说:‘我这小伤无大碍,你有事赶紧走,再痴磨小心让村里那些楞头青看见你就麻烦了,一时三刻,取不利手!’我是担心让这些年轻人知道了,把人家拉住不放,节外生枝,那就惹出事了!”岳父年已耄耋,仍能不计自己伤痛,专替别人着想,这种宽宏大度、恕人忘我、善良忠厚的高贵品格,这是何等高尚的思想境界啊!这使我想到了目下受到社会强烈谴责的故意制造事端碰瓷讹诈以及某些老人不慎跌倒却对见义勇为扶助施救者昧心诬赖的不良现象,两相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由此使我更加感到老泰山人格的伟大。他在村邻间的德高望重,由此可见一瞥。

    俗话说,年龄不饶人,在八十三岁的那年冬天,岳父终因脑梗而跌伤一病不起,老伴也回乡下伺候数月,尽管儿女们床前行孝,多方延医诊治,但他老人家最终还是没有迈过“八十四”这道圣人所忌的“门槛”而仙逝了,其时为二零零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即古历壬午年二月十四日,享寿八十四岁,也算是高寿归天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二十年已经过去,岳父的音容笑貌仍然不时地在我眼前晃动,他老人家生前竟然没有同岳母照过一张合影,为了慰藉自己的思念,老伴让照像馆将二老生前的旧照合二而一,新制了一张合影,装框敬奉于室内桌上,这样我们就能日夜同二老相伴了。有二老的护佑,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更加幸福踏实。最后且赋七律一首,以述我意,并为本文作结:

  忌日廿年怀泰岱

  忌日廿年怀岳翁,德高望重仰韶风。

  精明干练排头雁,刚正坚强峰顶松。

  宽厚仁慈心善静,耿直坦率意虔诚。

  泰山大爱春泽永,遗惠后昆枝胤崇。

                                       壬寅年二月十三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