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宝哲
关于刘因《过奉先》一诗写作地点认定的探讨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是元代儒学代表人物,理学家、诗人。他曾作有《过奉先》五律一首“闰辽承宋统,此志亦雄哉。置县名犹在,因山势已摧。百年元魏史,千古汝南哀。华表鹤应有,悲风海上来。”过去曾被蒲城县的旧志收录,载于康熙、民国等多部县志,以为是其路过蒲城的作品,最近参与编篡《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蒲城分卷》,在编审的过程中,发现此诗也依然在列。其附注为:“闰辽承宋统:古人以闰统代指伪统治或运数不正常的时世,这里指元朝。元魏史:北魏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为“元”。汝南哀:汝南县自东晋以后,凡六次置废。借喻朝代更替频繁。华表鹤:指久别归乡之人。”
细读全诗,其意似为久别归乡之人对县名置废改变之叹喟,颇生疑点,特别是当时蒲城已于宋初恢复原名,虽仍可称奉先,但是否另有所指,值得考究。经百度搜索,结果为:“古县名。(1)唐开元四年(716年)改蒲城县置,治今陕西省蒲城县。以奉祀睿宗陵墓,故名。属京兆府。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复名蒲城县。(2)辽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西南北镇庙。为显州治。金天会八年(1130年)改钟秀县。(3)金明昌二年(1191年)改万宁县置,治今北京市房山区。因奉大房山祖宗陵寝,故名。属涿州。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房山县。”这说明历史上共有三个奉先县,一在陕西,二在辽宁,三在北京。这第三个奉先,先前为万宁县,后又改称房山县,与刘因的家乡容城距离不远,作为久别归乡之人是符合条件的,且县名又有几次改动,作者产生置废改变之叹喟也就很正常了。因此笔者认为刘因《过奉先》一诗的写作地点应该是今北京市房山区,而非陕西的蒲城县。进一步再查蒲城的《康熙志》和《民国志》,发现其校注中即注明:“蒲城部分学者提出《过奉先》诗应是过房山县时作,似有道理。”此注是原蒲城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赵可老先生所作,可见他对这个张冠李戴的事,早已有了结论,我深深佩服赵老兄对待史志资料严谨慎密孜孜以求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有鉴于此,作为编审我认为《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蒲城分卷》中刘因此诗是不能入编的,不知其他编辑以为如何?
附录:渭南田岸留言:
读了先生的文章,为先生治学精神所敬佩。
因为房山在金、元(1191—1290)这段时间被更名为奉先县且容城县距房山县很近为由,就断定元代刘因的《过奉先》一诗过的是房山县而非蒲城县,这一断定是否有点轻率?
我提几个问题:
1.为何清代康熙、乾隆年直至民国时的蒲城县志都将此书收录于其中,而房山县志却无此诗踪影。我查阅了明代和民国十七年的《房山县志·艺文志》,明代的志根本没有刘因的任何字句,民国的志仅收入了刘因《霍原》一首诗,根本没有《过奉先》。
2.《过奉先》里有对奉先县名置废改变之叹。唐开元四年(716)蒲城县改名奉先县(因为李隆基父亲葬于桥陵,因此李隆基将原蒲城县改为奉先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又复改为蒲城县。刘因所处的元代那段时间,蒲城就叫蒲城县。房山县1290年才由原奉先县更名为房山县。刘因晚年七八年一直因病在家,1293年病逝。所以他过奉先一定是年轻的时候。那时房山就叫奉先,何来奉先县名的置废?
3.看来问题的关键:刘因是否曾经路过过蒲城县?
我读过《元史·刘因传》传记对生平记载比较简略,我也看过容城县咸丰年和乾隆年的县志,被《元史》记载还简略,已看到的资料里对刘因生平经过的地方都记载不详。
历史上的人物记载许多都不甚详。像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魏源是湖南人,在他的生平中根本没查到来过陕西,但在他的《古微堂诗集》发现大量的从龙门到华山、潼关的诗作。从诗作中我们才知晓他原来来过陕西。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那么刘因是否来过陕西呢?也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去找。刘因的诗文全部收录在《静修集》中。于是去《四库全书》里找到了刘因的二十五卷的《静修集》,里面有诗文表明他来过陕西,经过有蒲城,如:
杂诗五首(其一)
尧山唐故国,淳朴带遗迹。
种果收奴力,开田享素封。
采收多上药,敬仰近神峰。
梦寐驱黄犊,岩居一老翁。
西窗
洛水秦山梦寐前,风流陈䧂两臞仙。
中峰太华五千仞,皇极一元十万年。
过唐水望尧山
神化大无外,名山有几峰。
威颜浑咫尺,天日尚雍容。
蒲坂勘饥死,重华有旧踪。
三谟读未老,于此卜巢松。
特别是《过唐水望尧山》这首诗,紧连着的诗就是《过奉先》。那么,尧山、唐故国、洛水、蒲坂、奉先等,集中了这些明显的地域标志房山县会都有吗?
因此,《过奉先》不是过的蒲城县而是过的房山县这个结论现在还下得太早,我认为还需要做大量的考证工作在做结论为好!
冯宝哲的回复:
田岸先生:
谢谢你提供的资料,佩服你对史料的严谨精神。由你提供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刘因确实是到过蒲城的。我只所以认定刘因《过奉先》写于房山县,是因刘因符合久别归乡的条件,而刘因是河北人,过蒲城与家乡相距甚远不会产生归乡之感,这是关键。房山在奉先之前原名万宁县,可见叹喟县名置废也是符合情理的。至于房山县志未收其诗,也可能是他们因为资料所限而遗漏了,不等于刘因没写。刘因到过蒲城,由你提供的这些资料非常珍贵,作为蒲城人,我是第一次看到,十分钦佩你的渊博学识,特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也说明,过去的蒲城史志没有收入,并不等于刘因没写,我们现在应当补录。蒲城人是会感激你的。我非常喜欢同你探讨,很希望能同你接通微信,以便向你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