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卷通篇尽是情——《寂春轩诗文选》(第四集)读后感

(2020-07-10 09:52:31)
标签:

文学

书序

杂感

                                    作者:冯宝哲

                         此卷通篇尽是情

               ——《寂春轩诗文选》(第四集)读后感

                            (代序)

    我与姚良才先生,同生于1938年,生时正好相差三个月,应是同龄的好友,只是按农历却属相不同,我生于丁丑年腊月,属相为牛,他则生于戊寅年三月,属相为虎。我们同都是蒲城中学的校友,但时间上却有先后,我是1952年夏季初中毕业的,他则是当年后季才进蒲中,有趣的是我当时是蒲中少年先锋队第一任大队长,毕业后不清楚第二任是那一位,多年后认识了良才先生,谈起往事,他竟说自己进蒲中后就担任少先队大队长的职务,显然他就是第二任了,有这一层前缘,我俩之间的关系就非同寻常了。前多日回蒲城登门探访,他告诉我最近准备再出一集《寂春轩诗文选》,这应当是姚公的第四部大作了。前三部《诗文选》我都写过文字,第一篇是在姚公大作研讨会上的发言,第二篇是为续集所写的跋,第三篇则是为第三集所写的序,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属读后感的性质,这次他又要我作序,从内心来讲,我是自感怯惧的,但又不好推辞,因为拙作《风雨留痕》的开场序就是姚公的力作,曾刊登于《华山文学》第80期,从礼尚往来出发我也是不能拂其盛情的,只有爽快承担一途可通了。最近,他通过电子邮箱给我发来了一组文字资料,其中包括他近年来的一些日记摘抄和他所写的多篇文稿以及书法作品,我认真拜读后,深感收益颇丰,现略谈拙见,以作引玉之砖。

 本书所反映的时间段落,除了日记摘抄是开始于退休之后的2010年外,其它文稿多是他年龄进入八十以后的作品。而这一时段,对于已入耄耄的姚公说来,生活的酸辣苦甜是刻骨铭心的。就在他即将进入杖朝之期的前两天即农历丙申年腊月二十八日凌晨五时许,他一生相依为命的老伴李喜梅女士竟突发脑梗而几近不省人事,虽经县、省医院尽力抢救,稍有好转,但不能尽如人意,以致瘫痪在床,生活难以自理,甚至发展到无法进食,只能靠胃管鼻饲维生。我清楚地记得在病人卧床一年后即2018年春节前,姚公曾给我发来微信诉说他的感受,内称:“病人很可怜,家人千方百计伺候到位,如何办,投医无门,我很痛苦,但表现还要乐观,以顽强的精神,统领大家要把病人带回正常的生活中来!不能太悲观,要给孩子们争得信心。请你根据我家今年的情况编拟一副春联。”我按他的要求,撰联两副相赠:一联是:“几辈凝心彰大爱;阖家戮力汇亲情。”,一联是:“ 三辈凝心,彰人伦大爱;一家戮力,抒骨肉亲情。 ”当年春节姚公的家门上就用的是后一副对联。这种生活状态一直维持了1027天将近三年之久,20191118日,即农历己亥年十月二十二日姚公的老伴驾鹤归西了,人生的遭遇,就是这样被无形的造化无情的主宰着。我之所以要在这里叙述姚夫人患病的不幸,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在本书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是姚公感情世界中无法摆脱的重要经历。细读本书 ,可以清晰地感到通篇都凝结着一个“情”字。“情”是一种静谧的情愫,这个“情”就是外界事物对他所引起的喜、忧、爱、憎、怒、哀、惧、惊等心理状态,是剪不断、离不开、抛不掉、舍不得的思绪,人的一生,为情所系,为情所绕,为情所感,为情所困。从姚公本书的篇章中,读到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情”的诠释:

 一、对爱情的歌颂。爱情是相互信任,互相珍惜,患难与共,彼此扶持,不离不弃。在《痛悼老伴李喜梅》一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姚公伉俪五十六年的恩爱经历,他俩家籍同村,自小熟悉,喜结连理,两心相投,相濡以沫,形影相随,相互支持,共御风雨。在姚公的心目中老伴是:针黹剪裁,厨炊家务,心灵手巧,样样精通,其人品更是:洁身自好,谨守妇道,低调处事,淡泊无奢,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这种爱情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震撼,但它经受了生活的锤炼和时间的考验,是情感的磨合和岁月的积累,具有牢靠的稳固根基。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她多次说道老汉对她好。我心里想着,我们相处半个多世纪了,她在危险中,我只能对她好,一定要把心尽到,就是她不幸走了,我则感到对她尽了心,是一辈子的夫妻,给孩子们做出样子,知道有一个对母亲尽心的父亲。”这种发自肺腑的“尽心的声音,读了实在让人感动。

 二、对亲情的彰扬。亲情是世间最无私的情感,它是黑暗中的一盏灯,大雨中的一把伞,寒冬中的一团火,可以带给我们光明、慰藉与温馨。本书的多个篇辐都叙述了姚公一家如胶似漆的浓浓亲情。他的老伴在卧床的日子里总是忍着痛苦,没有给家里人给儿女们提出过任何越外的要求,而是以平淡的心境负荷着疾病对她的折磨,这体现了她为维护家庭大局的坚强的牺牲精神。而他的家人包括亲属、姊妹、儿女、孙辈等则都是齐心协力,拧成一股劲儿与亲人的沉疴进行搏斗,表现出了极为坚韧的大爱与亲情。他的三个妹妹都在不同时段,毅然决然地抛开自己的家务,从外地赶来昼夜不离地床前侍候,儿女们也都无微不至地尽到了传统的孝道规范。每天晚上洗脸、洗脚、擦洗身上,病中需要的物品,不惜一切件件送到,这些场景姚公在《哭亡妻》一诗中有很详细的叙述,读后令人动容洒泪。  

 三、对友情的赞美。友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像块金子,越练,越纯,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真正的朋友,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让你在失落的时候振奋起来;在你失望彷徨的时候,给你信心与力量,帮你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姚公本书中的一些篇章就倾吐了其对挚友相助的感激之情。他的老伴身患重症之后,附近和外地的朋友纷纷前来探望,送上了温馨的慰问与亲切的关怀,不少好友经常通过电话、手机与微信送来问候与祝愿,有的甚至直接馈赠钱物,表达心意。乡友与同窗傅伟、李彩银伉俪竟寄款五千,实心相帮,其关切深情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我们还可以通过本书中日记和文稿的有关篇章,读到姚公与朋友之间的文字交流,其中涉及到李峰山、傅伟、刘耕农、段宝珊、刘福谦、韦宏达、郭忠孝、雷福全、贺忠秀、韩惠荣、刘光华、刘树茂、苏阿纲、王增尧、王万福、杨世德、陈文德、郭万锁、李炳炎、王宗海、王忠玉、孙宏泉、陈湘晋、王文治、赵忠信、李彩银、韦凤珍、刘远等近三十人,其中既有领导和师长,也有同事、同好、同乡与同窗,同都是垂暮之年的耆老,有的甚至故去了,但文中对交往和互动的记录,其内容所凸现的却是热烈的情感和崇高的美德,常出闪光点,充满正能量。反复研味,你就会发现:友情如水,淡而长远;友情如茶,香而清纯;友情如酒,烈而沁心;友情如雨,细而连绵;友情如雪,松而亮洁; 友情如书,博而渊深。你就会认识:真诚的友情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使人奋发,使人欣慰,使人快乐,使人向前。

 以上就是老朽对本书的读后所感,把它整理出来,依照前例,滥竽充数,权且代序吧!最后且题七律一首,以为本文作结:

 此卷通篇尽是情,人伦大爱字中凝。

 孤鸿失偶哀天坠,雏燕丧亲哭地崩。

 邻里贴心开怨锁,知音携手解愁绳。

 寂春轩主思潮涌,椽笔劲挥书赤诚。

                                          冯宝哲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日于栖牛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