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老同事楚天喜改联

(2016-03-31 14:39:33)
标签:

文化

生活

对联

探讨

                                                             作者:冯宝哲                                               

                                                为老同事楚天喜改联

我的老同事,原澄城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楚天喜昨天发来短信,内称:“最近澄城良辅河重建汉武帝庙,要用几副对联,我结合当地历史民俗,地理特点拟了几副,用微信发给你,请你品评斧正。”

“下面是我拟联的内容和思路:

一、概述汉武帝功绩和历史地位:

        文韬武略统华夏,名垂万世;

        治国安邦定乾坤,功炳千秋。

二、结合地理位置,该庙址为黄龙山南麓,良辅河畔,我把黄龙、良辅拟人化作联:

    黄龙赐甘霖,粮丰林茂千家富;

    良辅承雨露,物阜民康百业兴。

这副对联把黄龙比喻皇上,良辅比作辅臣,含两个典故,一是汉武帝在此带领百姓祈雨,倾盆大雨,解除干旱,百姓沾惠;二是汉武帝制造了一个承露盘,让大臣、嫔妃为他承接雨露。在这里雨露比喻河水,给地方民众带来物阜民康的景象。以此意另拟一联:

    圣意常昭,风调雨顺江山固;

    天恩永泽,国泰民安汉室兴。

三、千百年来这里香火很旺,百姓祈福现每年还有庙会。

    春祭祀,秋祭祀,季季祭得风调雨顺千家富;

    日供奉,月供奉,年年供得林茂粮丰百业兴。”

接此短信后,我的回复如下:

天喜老友大鉴:

看到你所写的对联,真是让我感到意外,想不到你退休后竟也爱上了楹联,我们又同好此道了。看得出,你为此确实下了功夫,而且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令我敬佩。

现在闲话少叙,咱就共同来探讨你所写的这几副对联:

首先说第一副,立意高屋建瓴,对仗工整妥贴,不失为一副好联,唯其平仄存在微瑕,下联“乾坤”的“乾”字失替,建议将“定乾坤”改为“靖汉疆”,这样平仄就相谐了。此联初改为:

    文韬武略统华夏,名垂万世;

治国安邦靖汉疆,功炳千秋。

这就是一副拿得出手的对联。但是“七四”分句的排列格式,按习惯读起来不如“四七”响亮顺口,且本联分句句尾,上联“仄仄”,下联“平平”的排列失之雷同单调,没有形成音步递换,从各句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调整为:

功炳千秋,文韬武略统华夏;

名垂万世,治国安邦靖汉疆。

这样就更胜一筹了,不知你以为何如?

再说第二副:

黄龙赐甘霖,粮丰林茂千家富;

良辅承雨露,物阜民康百业兴。

圣意常昭,风调雨顺江山固;

天恩永泽,国泰民安汉室兴。

这两联我认为无懈可击,堪为上品。前联前五字按语流节奏,上联“龙”、“赐”、“霖”,下联“辅”、“承”、“露”,相间相对,完全合律。

至于你写的第三联,我认为问题较大,

一是“祭祀”的“祀”,同下联的“供奉”的“奉”上下同仄失对;

二是上下联的“得”字,同位相重违律;

三是“风调雨顺”、“林茂粮丰”前边已经用过了,拿来再用就没了味道;

四是“祭祀”、“供奉”、“季”、“年”等词的重复使用,起不到加重语气的作用,反让人感到罗嗦累赘,“春”、“秋”、“日”、“月”意义相近,也显单调,建议舍去本联,不再多费脑筋。

以上意见当否,请你斟酌。

顺祝春安!

                          冯宝哲于栖牛斋3.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