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是练习五律的最好方法
(2015-12-27 09:28:14)
标签:
文化生活学习诗词 |
我平时喜欢诗词,有时也会写几首以练笔,单以律诗而论,记录在案的不足百首,其中七言律诗九十首,而对五律却很少触及,只写了八首。最近与乡友李涛接龙,竟然破了常例,一连接了十一首五律,使我所写五律的数量翻了一番还多,并且从中尝到了很大的甜头,产生了很深的感悟。其原因经我仔细琢磨,可能是接龙会产生一股思想交流的友情动力,变成一种任务感而给你发出召唤,给你自我加压,起到了促进、推动以及激励的作用,有助于克服我们平时所形成的懒散的惰性,这就使我体会到接龙是练习五律的最好方法,而且相当省劲。且听我慢慢道来:
接龙的第一句是现成的,不用思考,是由所接的诗作的最后一句决定的,这既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限定了本诗的主题,那么第二句就必须跟着这个主题来阐发,从逻辑关系上使主题更明确、更完善,这样“首联”便产生了。接下来要围绕主题的内容思考两个对仗句,来完成“颔联”和“颈联”的需要,最后“尾联”所要考虑的就只能是如何作结了,这种作结如能升华全诗,其效果将更好。只要掌握好这几个层次,懂得其中的要领,则五律的写法也就会变得相当简单。
如我的第六接,对方的末句是“揽胜醉长安”,那么我所接的只能与西安的名胜风景有关了,于是“名都富景观”便脱口而出,下来的两个对仗句,也只能从西安的历史文明着笔,这便产生了“文明积淀厚,历史内涵宽。丝雨开端路,秦风发展源。”两联以概括西安的历史贡献。这里的写法只能概括,如果写得过细,则篇幅难以容纳。最后便用“十三朝代事,稀世古城垣”以强调历代古都与古城的地位而作结。
再如第七接,对方的末句是“游客倍流连”,那么我所接的就应继续说明怎么流连了,所以第二句“回头望几番”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下来就有必要阐述令人流连的具体内涵,这使我想到了西安钟楼、雁塔、文物、小吃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引人回味的独特所长,于是“
又如第十接,对方的末句是“老少笑开颜”,下来我接“农村似乐园”是很顺当的事。农村为什么会变成乐园呢?这使我想到了国家的扶持与农民自已的艰苦奋斗,于是
这是我从实践中得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诗词爱好者共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