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宝哲
谜语和对联都是我国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形式。谜语是影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对联则讲究对偶,字句凝炼工整,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音韵美,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利用对联形式作谜面,猜射时既是吟诗作对,又是出谜猜谜,既可以启迪智慧,又可以陶冶情操,由于它兼有谜语与对联的特性,所以叫“谜联”或者“联谜”。
笔者自幼就喜欢参与猜谜活动,特别对一则字谜:“春雨连绵妻独宿”记忆尤深,几十年来一直不曾忘记。这个谜面诗意十足,意境感人,采用会意法和剥离法曲径通幽,“春”字“无日、无夫”可射“一”字。这则字谜最早见于清道光年间梁绍壬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据说作者可能是无锡人,由于灯谜属于民间游戏活动,其名已不可考。但这则字谜却成为不朽之作常期流传下来,深为行家所称道,以至于在全国一字谜大赛上被人们评为“谜王”。不过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则字谜只是一条七言句,没有与之相配的伙伴,让人有唱独角戏的感觉,似乎不够过瘾。为此,笔者曾不避狗尾续貂之嫌,为之另加了三句字谜(已见于本人前几日的博文),让其同对联结缘,但自拟的三个七言句,其质量确实无法与原字谜匹配,这简直成了笔者的一块心病。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某日漫游网上,偶而发现有博主名“金刀驸马”者于2007年5月25日发布的两则字谜曰:“春雨连绵妻独宿,秋波荡漾雁双飞。”简直是珠联璧合的匹配,太绝妙了。真像一对双胞胎,“秋波荡漾雁双飞”也是射“一”字,采用的是会意法和形象摹拟法以及剥离法,“波荡漾”,水可灭火,“雁双飞”是把“ィ”与“人”比拟作雁,“秋”字去“火”去“ィ”和“人”也就只剩“一”字了。 更加令人称奇的是这两个字谜合起来竟是一副对仗极工的对联,“春雨”对“秋波”,“连绵”对“荡漾”,“妻独宿”对“雁双飞”,对得旗鼓相当,轻重相称。全联是描写离人思妇的情景:上联是说在阴雨连绵的春夜里,远离他乡的游子因为自己的孤独不能成眠,而思念在家独守空房的妻子,充满了落寞悒郁的离思愁绪;下联是游子因思妻而回忆当初在一起团聚的情景,“秋波”可别解作眼神,
那时妻子对自己频送秋波,两人相亲相爱,像鸿雁一样双飞双栖,真是幸福极了,反观现时“细雨霏霏夜难寐,形单影只孤雁鸣”的悲凉状况,实在令人惆怅,怎能不百感交集,憧憬着两人再度相聚,如雁双飞的那一天的到来。另外,此联还可以作怨妇思夫理解,这种适应多种解释的灵活性,正说明了其令人遐思耐人寻味的无穷魅力。从声调上看,按古声全联为“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无懈可击,够得上一副绝妙的谜联,真可以流传久远。
金刀驸马所发布的这两则字谜,前联可以肯定是前人作品,那么后联的作者是谁呢?未见说明。如果是博主的佳作,我们当感谢这位才华横溢的博友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美好的精神大餐,令人敬佩;如果是博主转摘自其它材料,我们也应对其表示深深的谢意,因为他充当了让我们见识佳作的媒介,堪为良师。但是由于对作者的详情尚处在五里雾中,不能不说仍是一种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