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二爨体”

(2009-11-04 18:45:13)
标签:

书法知识

文化

                                                        作者: 冯宝哲

    近日,悼念友人骆培林,在评论中有人提到骆的书法师宗二爨,博友卓玛对“二爨”不甚清楚,几次要我作出解释,本来这属于书法界的专用名词,我对书法可以说是门外汉,何敢班门弄斧,怎奈卓玛不依不饶多次询问,颇有埋怨之意,只好硬着头皮以外行的身份说“二爨”了。

    ,记得我儿时曾碰到过一个字谜:“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边用火烧。”说的便是这个字。实际上它现在也未经简化,它是繁写興字头。应该说有的电脑上上边三点的写法是不规范的。爨”, 音窜(cuan)属去声,灶也。兄弟分家过日子曰分居异爨,它也是中国姓氏的一个分支。“二爨”是两块云南“南碑瑰宝”。 即大、小爨碑(分别称作爨龙颜碑、爨宝子碑)

    东汉末年,爨氏入滇,打败其他霸主,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政权,统治南中四百余年。这个与南朝多有联系的爨氏政权,被李唐朝廷扶植起来的南诏所灭,遗留下两块价值连城、贵为国宝的石碑。只不过后人仰慕、珍贵爨碑的原因,仅仅是基于其独特而卓绝的书法造诣,而不是为了怀念曾经辉煌有加的爨氏王国。爨体书法因碑而名,这在书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存留于滇东南的陆良、曲靖。《爨龙颜碑》全名《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由于其碑体较大,故称“大爨”,存于陆良,其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由于碑体较小,故称“小爨”,存于曲靖,其碑文的书体艺术别致且有趣致,笔划结体在隶楷之间,还有篆书遗姿,极具刚健雄强的时代艺术特征。其书体笔划结体艺术变化无常,忽隶、忽楷、忽篆掺拌,可谓是三体合一的融合体,古朴浑厚而奇巧;书法艺术内刚而外柔,方笔遒劲,就象刀凿斧击而成,拙中带巧;字体参差有趣致,同字异写,无一字雷同;章法布局艺术大小错落,彼此顾盼,首尾呼应,气贯全篇,任其自然,和谐统一。兼有字体美、笔划美、章法美、镌刻精美的碑刻艺术珍品。其点画、字形、行气、篇韵都浑然天成,潇洒且轻快。它问世后,即为世所重,为金石书法家所喜爱。大爨与小爨,合称“二爨”, 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 是魏晋时期书法的典范,为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是我国书法艺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奇葩,历代以来颇受书法家称赞,这就是所谓“二爨体”的来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