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樟树下的同里

(2011-02-17 12:12:14)
标签:

江南

香樟树

同里古镇

廊棚

分类: 旅行笔记

香樟树下的同里

香樟树为同里的冬天保留着大片绿意,这种令蛀虫们逃之夭夭的乔木除了像一切乔木那样性喜阳光外,同时它还具有耐湿、耐阴、耐寒的能力,特别适合江南那阴晴不定的冬天。加上随处可见的枇杷、桂花和正在绽放的腊梅,所以同里的冬天并不十分枯寂。连水中也荡漾着香樟树的绿,这些鱼鹰是为捕鱼还是为招徕游客?

 香樟树下的同里

就连同里的红灯笼也不那么张扬,冬季尽管少了桃红柳绿的热闹点缀,香樟树的绿也不是顶顶翠,可喜的是那一抹暖暖的阳光照在水上、桥上、房子上,十分地悦目。更美好的是淡季里你尽可以放慢脚步,从从容容,相机也无须举过头顶,焦急地越过无数摩肩接踵的游人。

 香樟树下的同里

大冷的冬天坐在这水边品茗,一定需要相当的雅兴,至少需要与香樟树相媲美的耐寒能力。

 香樟树下的同里

经历了千年岁月的同里古镇,明清建筑和大户人家的宅第比比皆是。到了同里,你才能形象地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切诗意。同里是出名的状元进士举人之乡,这些宅主本是清贫的读书人家,一朝科举中榜,荣华富贵,于是荣归故里,大兴土木。每一个老宅后面都有一个“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的悲喜剧故事,正是这些戏剧性故事激励着后人在科举道路上前仆后继。

 香樟树下的同里

走了七、八家这样的大户人家,除了赞叹江南庭院的格局和细节之美,同时也不能不感叹科举制度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竞争机会。无论科举制有多少弊病,总比世袭制好。

 香樟树下的同里

充满匠心和中国诗画意境的庭院花园,充分显示江南文人细密的心思和情趣。读书人在官场历练,练着练着往往就不得意了,往往就回乡隐居了。官场险恶,世态炎凉,不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不能兼顾天下,在此独善其身,好一个退身之处!

 香樟树下的同里我还是更喜欢寻常百姓的同里

 香樟树下的同里

过日子的同里

香樟树下的同里

不加修饰的陋巷

 

香樟树下的同里

晒太阳取暖这种最古老自然又符合低碳时尚的能量利用方式,在同里一直沿袭着。

 

香樟树下的同里 漫步在同里的小街水巷,享受冬日懒懒的阳光,感受一年中短暂的不被游人惊扰的小桥流水之趣。时光仿佛静止不动了,连人也变得小资小情调了。

 香樟树下的同里

廊棚具有独特的审美感,特别适合多雨的江南。同里的廊棚也如乌镇的廊棚一般美。

 香樟树下的同里同里盛产的咸鹅蛋,据说是一味有效的治头痛的偏方。

 香樟树下的同里

总之,在同里古镇,香樟树四季常青,无处不在:水边桥头,陋巷尽头,庭院深处。。。它们的寿命可达几百年至上千年,在悠悠岁月中见证着古镇的千年盛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