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茶
(2009-10-29 09:38:40)
标签:
杂谈茶 |
分类: 散文忆旧 |
(原载于《环球华报》)
夏天时曾想写篇茶的小品文,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心情。现在才明白对茶我所知甚少,何以成文?然而每有闲心泡杯茶坐下品尝时,心里总会生出许多联想和感慨。我不懂茶,也不善品茶,喝茶只是解渴而已。平时上班常泡一大杯淡淡的绿茶,放凉了后一饮而尽。认识了福建朋友W以后,才认识了铁观音,才懂得欣赏和喜欢铁观音。周末的早晨,我常喜欢泡一小壶铁观音,坐在临窗的书桌前,一边眺望窗外的湖水,一边慢慢地品味。这是难得悠闲的时刻。
铁观音七泡有余香。我喝不了这么多,通常只泡2~3道,觉得自己暴殄天物,很是不安。所以喝好茶最好有一、二知己对坐,一边品茗,一边闲谈,才不辜负了这一壶好茶。这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又好像是奢侈。上次在南京,朋友R邀我去看他的新居,看完后坐下喝茶。他用的是深栗色的宜兴紫砂茶具,小壶小盅极考究。他洗茶、连壶带盏地泼浇,最后递过来一小盅。我细细品呷,又嗅其香,赞叹他的铁观音香味不俗。他很惊讶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也知道铁观音了?” R爱喝茶、爱吸烟、喝酒是海量。从前看他喝茶,不知道那是铁观音,只见叶片粗大,以为是极粗极贱的茶叶,心想他为人慷慨,自己喝茶却这么省俭。我真是孤陋寡闻!
铁观音大概因为半发酵的缘故,所以叶子要长老一点才有味道。绿茶讲究用嫩芽,放在玻璃杯中,沸水冲之,每片茶叶皆如针状直立,茶色清清绿绿的,味道是淡淡涩涩的。我外婆爱喝西湖龙井。她用盖碗喝茶,小小的托盘,小小的盖碗,细细地品呷,据说盖碗才是最好的茶具。中学时有一次和外婆一起上杭州虎跑,上了山后她说最要紧是喝一杯龙井。狮峰龙井是最正宗的龙井,也是龙井茶的始祖,就像武夷山那几棵大红袍是所有大红袍的始祖一样,大概是得天独厚吧!据说只有以虎跑泉水沏狮峰龙井才是最相宜的,两不辱没,所以历来这里喝一杯茶价格不菲。平时无须攀高走远,西湖边的西泠印社和平湖秋月就有上好的龙井茶。从前外婆一边喝茶,一边跟我讲那些题在亭台楼阁上的诗词对联和相连的故事。我听了不少典故,却没有学会品茶,依然是喝大碗茶解渴。直到朋友W来指点,我才豁然开窍。
好茶须有好水冲泡已是常识。离南京不远的安徽滁县琅砑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闻名,滁县本是穷乡僻壤,也因欧阳修任过其县令而为游人所趋。琅砑山上有一泉,日“酿泉” ,不仅是酿酒的好水,泡茶也风味极佳。从前春游或秋游到那里总要喝杯茶。茶不出名水出名,对此颇有印象。<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讲妙玉执壶烹茶,不仅茶盏杯器是珍奇古玩,水更有说法。她奉与贾母的“老君眉”是用旧年的雨水泡的,已是讲究。私下里与宝钗黛玉喝的体己茶则用梅花上收来的雪,且已埋在地下五年有余。宝玉细细地品了,果觉得轻淳无比。黛玉因问:“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竟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黛玉已极清高孤洁,遇到妙玉,竟是俗人了。妙玉又说宝玉:“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可惜现在好水不容易找了。空气污染,雨是酸雨,既使静置沉淀一年变成旧年的雨水也无济于事,梅花上收来的雪也同样逃不脱污染。自来水太重,茶搁一会儿就氧化成了酱油汤。蒸馏水是轻了,杂质去除了,泡出的茶又没了特色。各种瓶装泉水不知是真是假。喝杯好茶不容易了!好在我们还没有讲究到妙玉那步田地,若象妙玉,这个世界是一天也没法活了。
茶不但历史悠久,且品种繁多。除了铁观音和西湖龙井,有名的还有太湖碧螺春,洞庭老君山,六安瓜片,天津大叶,武夷岩茶,四川佗茶,云南普洱和北京的茉莉花茶。花茶闻起来香气袭人,不过那是花的香,不是茶的香,茶本身往往品质低劣。喝普洱茶,我只有一回,是去年在广州朋友Z请吃饭,饭后叫了一壶普洱茶,茶盛在盖碗里,茶色黑不溜秋的,很是浑浊,闻起来也不香,但入口却很温润,穿肠过肚后,胃里暖融融的。听说普洱茶消食解腻,最宜在酒足饭饱后饮用。我因为睡眠脆弱,晚上不喝茶,但普洱茶却不妨碍。
不过我还是最爱铁观音,它既有绿茶的色泽,又有功夫茶的香冽,口感正是宝玉所说的“轻淳” 二字,名符其实的色香味俱全。只有真喜欢了,才能发现其好!虽然喝了一年铁观音,泡茶技术也大有长进,但我对铁观音还是所知甚少,我还是不懂茶,我只是把喝茶的感受和有限的经历录在此处,供朋友们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