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野泳小试
(2025-06-07 16:29:04)
颐和园南如意门水域是野游者的天地,无论冬夏。每次去颐和园遛弯儿看到这些人在自然水域游泳,走在岸上都觉得舒服、惬意,特羡慕。后来得知此地叫“柳浪游泳场”,可能是自命名,出处是因为旁边“柳浪游泳馆”吧。
我常游泳的游泳馆因建设施工临时关闭3年,给了我一个尝试自然水域游泳的理由。
6月7日一大早,泳衣穿好,带着泳具,5:30从家出发,74路5:30发车,走15分钟大约1.5公里,眼看着一辆车开走,只能坐6:05那班,行程大约五十分钟。
汉白玉的桥横跨昆玉河,往北瞧,单孔绣漪桥,也称罗锅儿桥在眼前,此桥是颐和园东堤和西堤的连接点,大罗锅儿是为了昆玉河的船进入昆明湖而建,野游场在绣漪桥南——昆玉河,西至颐和园水闸的这片水域,尽管刚七点,游泳的人已不少。
由于第一次来,先请教“老前辈”,东西的放置,换衣服有啥要求,水下水草情况等等。得到答复,衣物放在岸边长椅上或者挂起来就可以放心下水。
我沿着边儿,扶着石台儿慢慢下水,石台儿很滑,水不凉但很浑,无异味。不敢往远处游,只能横着由西到东,再从东至西地游,河水浮力似乎比游泳池大。当身体突然触碰到水草,果然紧张,尽管有心理准备,来回游了几趟,才适应。戴着泳镜看水下,很浅,试着站起来,哇塞,软软细细的淤泥,唬了一激灵,像沼泽,不敢再站立。
游者之间挺和谐,我问一位老者,自由泳前伸手臂为啥撑不住?老者说:问郭老师,他能解释特清楚,并指给我。我游到对岸,对老先生提同样问题。老先生说:不是撑胳膊,而是核心力+侧身肋下用力,他边说边比划自己侧身部位。我下水按照老先生说地游,果然能撑住。在游泳馆好长时间解决不了问题,在此三言两语解决了。老先生回访,问我是否管用?我答:太管用了,游着还省劲儿呢!
游泳的老年人居多,蛙泳、蝶泳、自由泳,各种泳姿,没有嬉戏,沿着他们自己设置认真游。上岸的泳者不急着走,有的拍打着身体,有的背对太阳晒,有趴着晒,皮肤黑黑的,还有的三五扎堆儿聊天儿,甚是热闹。
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首次野泳别贪多。
公交车回程,到家9点。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