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设计方案
(2009-11-14 00:19:19)
标签:
教育规则教学设计新课程课堂杂谈 |
分类: 随记 |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设计方案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设计理念
1、新课程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架设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2、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因此,这节课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为基础,这样无论是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还是遇到问题想办法去克服,都会得到体验。而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充分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教学方法
1、把自主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如在课的导入部分,用游戏的形式,通过无规则比赛和有规则的比赛,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增强了主体感受,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
2、开放课堂教学情景。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规范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这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感受规则的必要性,从活动中体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谈活,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别开生面的吸球接力赛,我们把同学分成两组,每组选取6位学生,3个在左,3个在右,分别站在赛区的两端。老师做裁判。
学生开始比赛。
结束时老师故意判错。
师:这场比赛,你们认为老师这个裁判做得怎么样?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
师:你们知道比赛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吗?
(让学生讨论后得出要想比赛顺利进行必须事先制定好比赛规则。让学生明确,规则就是在活动中人人必须遵守的要要求。)
制定规
师: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像这样的比赛应制定哪几条规则?
(学生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规则)
有规则比赛
师:既然我们通过了上述规则,我们就再一次来进行一场吸球接力赛。每一位学生都来做裁判。
学生比赛,比赛结束,作出正确判断。
师:这一场比赛你们觉得公平吗?
为什么同样的比赛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因为第一次比赛是没有规则的比赛时比较乱,裁判没法判断,没法比,第二次是有规则的比赛,大家都照着规则比,就显得公平了。能顺利地开展,看来在游戏比赛中遵守规则是多么重要啊!
师:不光游戏活动要有规则,我们生活更需要规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出示课题)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吗?
学生讨论
师:正是有了这么多的规则,约束着人们的活动,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反之,违反规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幸,甚至要付出代价。
看图片(违反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现象和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两车相撞)
师: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感受
师:是啊!游戏需要规则,生活需要规则,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学遵守各种规则。我们在学校中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我们要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违反了校规,会带来什么呢?请看一位学生打游戏的一则故事。
师:看了之后对你有什么启发和教训?
学生谈感想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你哪些规则遵守的比较好?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指名交流)
师:我们要遵守的规则还有许多许多,真可谓规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也正有了规则的约束,我们的游戏、比赛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学校才会秩序井然。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昌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只有从小遵守规则。在家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个爱学习,讲文明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这就是这节课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反思:
“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在这节课上,教师想让学生了解规则,并且自觉地遵守规则,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课堂上教者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中所设计的在课堂内出现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到社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析研究一些社会现象,并作出价值观的判断,这样教学空间就得到了拓展,使课内与课外打通,学校与社会融合。教师只是一个活动的引导者,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关心身边事物的态度。但是,规则问题不是仅靠一两节课所能训练到位的,要在长期的训练和实践中慢慢养成的。
课堂生成教学资源如何为课堂所用,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索的课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