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示儿教学设计

(2010-11-30 21:36:10)
标签:

教学设计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示儿》

 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诗歌的基础,可以通过自学、合作来初步理解诗意,探究古诗所蕴含的情感。但这首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学生不仅需要自读自悟,更得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  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 咀嚼体悟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示儿》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U1] 

(一)了解写作背景,创设情境导入。

   1127, 靖康之难后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金人俘虏北上;而此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被钦宗派在外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成为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南京登基,后迁都于临安,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赵构便是后来的宋高宗。

2. 引入课题: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绝笔诗作《示儿》,了解诗人在弥留之际最牵挂的是什么。

教学活动2[U2]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节奏。

2、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示,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诗意。

1)学习提示:默读诗句,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过的诗句等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边作批注。

2)多媒体出示注释:

3、组织全班交流。

1)读诗,正音。检查自读情况。

2)交流词意、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诵全诗。

教学活动3[U3] 

(三)一咏三叹,深刻体会作者情感。

1、体会悲伤。

1)多媒体播放金兵入侵南宋的战乱及烧杀场面。 

2)激情:国破家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悲而写下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千古名句。

3)同学们,现在你们说陆游在弥留之际“悲”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

4)引导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体会作者为痛失祖国大好河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对早日收复失地的渴盼。

2、体会悲愤。

1)多媒体播放南宋当朝歌舞升平,饮酒作乐视频。

2)激情:然而,南宋当朝却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将国家大事抛之脑后,一心只知饮酒作乐。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愤而写下了“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控诉之词。

3)其实,气愤的又岂止林升一人,所有的爱国志士包括陆游又怎能不仰天长啸。此时,他“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

4)引导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体会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盼望王师早日出兵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

3、体会悲痛。

1)综合背景:怜百姓,愤当朝。陆游啊,你悲的是——痛的是——盼的是——,临终时仍念念不忘的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教学活动4[U4] 

 

(四)、简介陆游生平,总结拓展。

1、简介陆游生平: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2、了解陆游诗作: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位卑未敢忘忧国。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3、作业布置:课后继续收集历代爱国诗作。

 


 [U1]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写作背景,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U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理解诗意,初步感受作者情怀。

 [U3]补充历史空白,反复吟咏,深刻体会作者悲伤、悲愤、悲痛的爱国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U4]进一步了解陆游,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的进一步提高、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