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低调的王城都灵

标签:
意大利都灵都灵王宫旅游美食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
都灵(Torino)是一座不太为国人所熟知的意大利北方城市,它曾是意大利的首都,最值得探访的之处便是庞大的萨伏依王室建筑群。
即将走入都灵王宫(Palazzo Reale)之前,在门廊台阶前稍作停顿,这门廊毫不起眼,如同置身于普通人家庭院。意大利友人提醒我,抬头留意宫殿外墙,说道,“即便从外面走入前院,你们看它还是平淡无奇,但其实内部很不一样”。
真的吗?我心里直犯嘀咕。的确,从直通向王宫的罗马大街(Via Roma)开始,这一带是都灵最中心的地段,可丝毫不见任何光彩耀人的建筑——围绕王宫外广场四周的,是一深一浅米褐色的双生子教堂、接近大地原色的市政大楼、灰黑色的商业大厦,加上有点阴郁的天色,几分凉意的小风,有点让人打不起游玩的精神来,甚至略感乏味。只有安东内利塔(Mole Antonelliana,即,都灵塔),是挑战乏味天际线的一缕亮色。


我满腹狐疑地猜测,所谓的王室之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半分啊!它没有威尼斯水城的浮华炫丽之风,没有佛罗伦萨红城的文艺复兴气息,也没有米兰设计之都的现代时尚感……回想起昨日进入都灵市区的傍晚,灰暗的色调渐渐在眼前推开,深秋树叶凋敝,只是一座看起来毫无生气的工业大都市而已呀。
回到面前的这栋巴洛克建筑,严格遵循了对称的风格,这就是王宫了——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王宫建筑在想象中应该是气势非凡,守卫森严,至少占地面积就不小,可眼前的这栋白色建筑看起来简洁无华,算不上是宏大,连多余的雕像和装饰也没有,说是一栋大点的政府办公大楼也不为过。





众人皆知,萨伏依王朝与都灵的密切关系——都灵是萨伏依王朝的核心所在。萨伏依是对意大利近代发展影响最深刻的一个家族,是意大利统一战争的主导者,最后成功统一了意大利。现在于意大利各地都看到的一个名字维托里奥·埃马努埃尔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就是意大利开国国王。他就出生在都灵的一座宫殿内,也不难理解都灵为何成为第一任首都了。
萨伏依王室在都灵乃至皮埃蒙特都建造了许多宫殿,但其中最卓尔不凡的是都灵王宫,它是萨伏依王室在意大利北部皮尔蒙特地区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居所之一,也是17世纪时代意大利最著名的建筑之一。萨伏依王朝政权曾经在欧洲存在了三百年之久,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因而以都灵王宫为主体的皇家建筑群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都灵的轴心,都灵王宫这样显赫的身世背书,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带着疑问,随友人进入内部,一段台阶之后,来到回旋的楼梯大厅,顿时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别有洞天的宫殿内部,内与外是云泥之别,原来是“金玉在内”。瞬间被精致细腻的雕像所震撼,之前萦绕的疑问迎刃而解。我即刻明白了友人所评价的“内部很不一样”的意思,仅仅是一个梯廊已经透出王室的庄重威严与财富实力,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紧接着,好戏上演了——一个连一个的开阔的厅室,时而金碧辉煌,时而华丽优雅,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让人眼花缭乱,镀金雕花、水晶吊灯、精美壁画……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富丽堂皇、几个世纪财富累积所造就的王宫殿堂,每个细节之美都让人瞠目结舌,奢华程度远超我想象,让人目不暇接、倍感眩晕。王室有着自己的礼拜堂,紧挨着都灵主教座堂(Duomo)的礼拜堂,也就是著名的“圣裹尸布”的所在。包裹过耶稣尸体的亚麻布,据说是公元316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到耶路撒冷朝圣时带回。王室礼拜堂的穹顶宏伟,仿佛能够直达天际,萨伏依画廊大厅收藏了意大利和弗兰芒艺术作品,晚宴大厅的杯盏烛台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会客大厅的国王宝座贵气逼人、精雕细琢,中国房间摆满了华美富贵、气派非凡的中式鎏金大瓷瓶,舞会大厅用水晶灯和壁画营造出如梦似幻、裙带飘飘的飘逸环境,皇家军械库展出了栩栩如生的战马标本和盔甲长枪短剑各种冷兵器,威风凛然又冷酷森然,如入战阵。
王宫内外有别的装饰风格彰显出萨伏依王室的格调品味,据称,这就是萨伏依王朝所遵循的建筑及行事风格,同时也极大影响了都灵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堪称为“低调的奢华”的典范。这样的不显山不露水,有点像广东人的“闷声发大财”。我恍然大悟,都灵这座城市一样有着鲜明的个性,它不肆意张扬,而是内敛务实,只有亲近它了解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当没有期待,反而遇见更多惊喜。背靠阿尔卑斯山为屏障,绕经波河而汇聚,作为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任首都——都灵,这座拥有古老历史的工业大都市,带着低调奢华的王者气度,建造了众多的皇家建筑。整座城市的街道设计呈方格形,方方正正,井然有序,完全贯彻了萨伏依王室对巴洛克风格的极致偏爱。比如,从新门火车站(Stazione Porta Nuova)可以沿罗马大街(Via Roma)穿过圣卡洛广场(Piazza San Carlo),笔直地通向城市的心脏地带卡斯泰洛广场(Piazza Castello)。都灵王宫就坐落在卡斯泰洛广场,辐射着老城区的四条主干道,而其他的王宫建筑则散布在都灵市区和郊外,王宫旁是经过不同时期不同建筑风格叠加的夫人宫(Palazzo Madama),不远处则是卡里尼亚诺宫(Palazzo Carignano),波河沿岸的是瓦伦蒂诺城堡(Castello del Valentino),以及斯图皮尼基猎宫(Plazzina di Caccia di Stupinigi)等其他数座城堡别墅。
远在都灵郊外的是王室行宫之一的韦纳里亚宫(Reggia di Venaria Reale),被山丘环抱,曾是萨伏依王室的狩猎行宫,方便王室成员进行打猎活动。整个行宫四周是大花园,而内部的壁画、挂毯和雕塑多以狩猎活动为题材。在过去的马厩改成的大厅里,现存放着一艘华贵巨大的船只,就像一件艺术品熠熠发光,只是站在远处,就能感受到夺目逼人的光彩,友人自豪地说,“即使威尼斯也没有这样的船”。我知道,威尼斯在过去可是航海实力强国,鼎盛时期拥有三千多艘船舰。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走廊。厚厚的天鹅绒帘短暂地阻断了视线,我满心期待着帘子后面的景象,友人饱含深情地说道:“我希望布帘拉开后,你所亲眼见到的,成为你永生难忘的记忆。”言毕,布帘被徐徐拉开,柔和的光线倾洒在偌大的空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大的走廊。墨绿色与白色卡拉拉大理石相间的格子地板,光滑可鉴,通过自然光线的照射,呈现出波光倒影的惊人舞台效果,十分典雅灵动。这舞台的透视效果极佳,向深处延展,仿佛无尽深邃,美轮美奂。若非亲眼目睹,单凭一张平面的照片是难以体会到这神奇的曼妙。只差一位翩翩起舞的舞者,为大走廊添上艺术灵气的一笔。
最后停在一个房间的中央,友人手指向上方屋角悬空伸出的两尊雕像,“看,和右边的相对比,左边的是不是已经残缺了”,我连连点头,以为她又要提到对称之美,她接着说道,“这就是我们(意大利人)对历史建筑物的保护理念,我们不会去修成全新的,我们会尽量保持原貌不动,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时间想要留给我们的模样。”我忍不住为此精辟而打动人心的结语而喝彩。都灵不以教堂著名,如此多的王宫建筑熠熠发光,将都灵打造为一个王者之城。
走出王宫,回到都灵的“大沙龙”会客厅圣卡洛广场,漫步在广场周围。遮风避雨的拱廊下,亮起霓虹的咖啡馆和餐厅迎来送往;人们手举一杯苦艾酒,享受以这种餐前酒带出的“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所倡导的美味佳肴;老旧街区夜市的旧书摊刚刚架起,吸引着爱书之人的目光;绿树成荫的大道中,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汇成一道道流光溢彩;熙熙攘攘的露天市场停止营业,结束了一天多元文化的有机碰撞;跨越波河的彼岸,波河大街尽头的上帝之母教堂(Chiesa Gran Madre Di Dio),粉蓝色的穹顶轮廓成为城市里的一抹动人的亮色……






都灵这座意大利的第三大城市、汽车之都、巧克力之乡、“意大利最甜的地方”,亮点颇多,值得细心品味。探索都灵,就像是面对一个缄默寡言的人,当他打开了话匣子,你这才发现了其实是个“宝藏男子”。可能还是个金牛座的男人,作风低调严谨而口袋多金,擅于品味优质生活。正如都灵拥有世界最大之一的菲亚特汽车公司,常年以来都是意大利汽车生产的重要城市,毕竟,这“Fiat”中的“T”代表的就是“Torino”(意大利语,都灵)。
如同小金牛是都灵的城市象征,游人们都喜爱摸一摸小金牛,因为它代表了好运气。在都灵,到处都可以见到小金牛,剧院入口、拱廊地面、路灯和街边饮用水笼头上……据说,谁要是喝了从小金牛嘴里流出的水,谁就会爱上都灵,就会再回到都灵。
待来日再回到都灵,一定不会错过层层分明的“Bicerin”,诞生于都灵的古法奶沫巧克力咖啡,好好品味一番这深藏不露的王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