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博物之旅|达摩山下见塔城
标签:
育儿旅游云南松赞 |
分类: 带孩子旅行:国内 |
如果在搜索栏内输入“塔城”二字,多半出来的会是新疆塔城;而如果在前加上“维西”,方才很准确地显现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乡的相关信息来,也才能定位到我们这次逗留的启别村。
据悉,启别村当地共52户村民,大多为纳西族,此外也有藏族、傈僳族和彝族,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共生的自然村。启别村所在地的塔城乡自唐代开始设立神川都督府,由于启别村位于交通要道上,自古便是重要交通节点,有着悠久的历史。


绕过一段山路,车子下午四点左右来到村口立着白塔的启别村,开进了松赞塔城山居的前院。眼前一切如故,花园芳草娉婷,随风摇曳;恬静沉稳的店长大姐率一众姐妹热情相迎。故人相见,倍感亲切,和大姐简单叙了个旧,聊起她们特地留给我的最佳房间——之前视频里拍摄过的,聊起身穿民族服的大姐在走廊留下的曼妙的步摇背影。

来到熟悉的老楼二楼走廊尽头,悠然见山。露台视野绝佳,既能远眺对面的达摩山,又能将饱览一片乡野风光,村子里的千年银杏树也清晰可见。我设想过无数次与塔城的重逢,再见塔城启别村,它仍是一个安静避世之所,一个世外仙居桃源。


夏天不显眼的银杏
不过,听说原来这片梯田种的多是水稻,抽穗开花结稻,配合油菜花,跟随季节变换颜色,很是好看。不知何故,今年安排栽种了统一的作物,使得颜色层次没过去丰富了,少了水田也少了几分灵气,颇为可惜。
一顿异常丰盛的晚餐后,孩子们带上头灯,被老师和管家领着,在村里进行一番夜间巡视。起初,每个家长都跟在叽叽喳喳的孩子后头,孩子站在田埂上,我们就在田埂下,在外围形成了一道保护圈,但后来发现主要活动是围绕几片水稻田了解昆虫王国,高龄组(小学四年级-六年级)的家长就乐得先撤了,由得孩子们自由探索和发挥吧。
晚霞色彩渐浓,渲染山谷间的天空,稻叶挂着露珠,鸟雀归巢,夜虫呢喃,渐入静谧暮色。


四个高龄组的孩子,并不绝对以身高来断定年龄大小




回到房间,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考察成果的照片,似乎收获还颇丰。除了普通常见的蜘蛛、蚱蜢外,甚至有大胆者捉住了一只癞蛤蟆,就着手电近距离指导孩子们看了个究竟。以致于V回到房间,仍余兴不减地跟我们讲述见闻,癞蛤蟆是如何被控制住的,老师指出毒腺分布位置,又是如何想找出一条蛇给她们看,但翻了很久稻田都没有发现云云,听得我是心惊胆跳。
来自团友所拍
来自团友所拍
来自团友所拍
次日仍在村子周边活动,赶最早吃了早饭,这样便匀出一些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在村子里逛一逛。
酒店大门口的石墙缀满了粉色玫瑰,这片花墙太美,耗去了我们不少时间。走出酒店大门,向左拐上村路,平缓山坡上满眼的绿,顿时延展铺陈开来。远山间仍一丝雾气飘逸,金色的阳光早已洒在齐整的果园里,光影间喜见串串挂绿沉甸甸的葡萄。酒店就有本地自酿的冰酒,味道甜美。我摘了一粒葡萄来尝,尚是青涩滋味。









继续顺着小路爬坡,沿途鸟语花香;渐近居民区,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气,只见到了寥寥几位在葡萄园劳作的村民。另外就是驾着小货运车的酒店员工,喜气洋洋地扬着手,载着桌椅和食材“突突”地上山,提早为我们的午餐做准备去了。
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时而仰头数数枝头的核桃板栗苹果山梨,时而蹲下拨弄草间的小蝶小花小果小虫,像个小孩子一样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满心的欢喜。

















可能因为最早入驻的松赞多年来带动了村子乡村旅游思维的觉醒,现在不少农户也开始修建民宿和经营农家体验活动来吸引游客,打造乡村旅游模式。我绝对是支持经济发展致富,但如果一旦泛滥,过度商业开发,破坏了自然村的氛围美感,那将得不偿失,会是下一个双廊。
希望下次再来时,塔城仍是理想的避世天堂,离俗静美、清净无扰,既有响晴薄日下的春光明媚,也有斜风细雨中的山水氤氲,更有远山峻岭般的深邃、辽阔和迢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