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2021-09-01 11:12:08)
标签:

旅游

育儿

研学

云南

丽江

分类: 带孩子旅行:国内
暑期研学之旅第一天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走滇西北这条线了。上一次是在2018年,那趟借着拍摄任务绕了三江并流环线,对当地文化习俗了解得更细致,当时就有想法和家人走一次;这两年不能出远门,于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时机就这么到来了。


这次的契机其实是一个暑期研学团。近几年大热的所谓“研学团”,终于我也有机会参与了。我理解就是,小孩玩中学,大人度个假。我们这个7天6晚的滇西北博物研学团成员们在出发前加了群,我暗暗数了数,总共7个家庭,8个孩子。后来得知,除了我们一家(深圳),其他家庭分别来自上海(3)、北京(2)和杭州(1)。


又是一年来一次的深圳机场又是一年来一次的深圳机场


深圳直飞丽江的早班机抵达丽江三义机场是11点左右,我们手持紫色金边绿码,下机出示一路顺畅通行。我们貌似是研学团最早到的一家。松赞的服务还是一如既往地令人称道,三年前的接机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们在车上吃着他们预备的青稞米花,心情轻松地等待另一家人抵达。


一袋零食的功夫,另一家人也接到了,便启程去往松赞丽江林卡入住。




车程大约40分钟,首次来云南的小V看什么都新鲜——首当其冲的就是酸角糕包装上的“云南十八怪”。我发现这个版本比较新,有几怪的说法我也是首次听说。她边读边问我,为什么“火车没有汽车快”?我告诉她,随着时代进步,不少“怪”已经消失了。云南山多难行,以前的火车走得慢,现在你看高铁多快呀!那“三个蚊子一盘菜”是真的吗?真的。我一边比划见过的大蚊子的尺寸。


聊着十八怪,车就开进了酒店所在的茨满村。那年来时,村口开满了瀑布般的紫藤花。今年紫藤花季已过,但这次,我带了相机。


依旧是行云流水般的迎宾仪式,热情的工作人员向我们献上哈达和梅子酒。办理入住手续时,贴心周到,奉普洱茶端青稞饼送热毛巾备上布鞋,为客人解乏舒缓疲惫。流程上与三年前基本一致。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熟悉的客房布局,正对着如高山海子般的泳池。瓦檐上零零落落几株淡蓝色似绣球般的花,负责增添小惊喜。刚下过雨,气温降了不少,只有18度。我觉得凉,加了毛背心。小V兴致正高,说回头无论如何也要下个水,不然泳衣白带了。我心想,水里更冷。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正是午饭时间。餐厅外的佛像移了位置,并非毫无改变。我轻车熟路地点了两样丽江名菜:腊排骨火锅和凉拌树花。突然想起松茸当季,让服务员去后厨找找,结果还真的帮我翻出一盘松茸给切了端上桌。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这时,管家在群里确认下午的纳西家访活动,我说我们参加。在丽江古城自行游玩和纳西家访之间,我替小V选择了后者。我觉得走进纳西人家让小V认识少数民族的生活更有意思。


午饭后稍稍休整一下,我们就在酒店门口集合出发了。只有我们一家参加下午的活动。


我们要探访的纳西人家就在茨满村里,跟着管家和老师走几步就到。好久没背相机出门,我走路脚下也带着小风呢。茨满村是丽江最古老的纳西村落之一。在茶马古道时期,这里是进入丽江的首站,马帮们常在这里歇脚。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村子里一条主道,可以走车,沿着道路纵贯着电线。湿漉漉的地面被打扫地干干净净,两旁错落着民居,有的粉了白墙,有的土砖外露着。民居门前停着三两汽车,有的人家贴红联,有的人家贴白联,倒没见到什么村民行走。走近一栋两层楼灰石砖建筑前,眼见墙上刷有东巴文和汉字两种文字“纳西家访”,拐到正面,高挑的屋檐上一块匾“百年老屋生态园”——猜是这家没错了。


讲到纳西族传统文化,就绕不过东巴文字。东巴文字也是象形文字,二十年前在古城造纸工作坊里我见行家做纸讲常见字,和游客讲的内容来去也是这么些,比如,“家”就是一个屋子里有个男人有个女人,“爱”就是一个男人送给一个女人一把青菜。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身穿兽皮头戴翎帽,一袭传统服饰打扮的男主人立在门口迎我们,简单做了自我介绍。他提示我们留意头顶的神明,守门的吉兽,继而穿过影壁,引我们进了院落。这显然是个大户人家,我去过玉湖村洛克住过的宅子,两者从布局上看起来不相上下。影壁向内的一面书写了一个硕大的“和”字,起初我还在想可能是“和谐”之意,后来猛然反应过来,纳西人的大姓乃“和”,好像也是由朱元璋赐土司“木”姓衍生演化而来的(木-禾-和)。主人说还有一批客人没到,让我们暂且等一等,我们欣然应允。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老师在讲解高山植物老师在讲解高山植物


我们便随意走动,四下里张望起来。纳西人家的院子用卵石铺就地面,拼嵌出图案;种满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彰显出精心生活的雅趣;一侧厢房门上挂着诱人的腊火腿,精美的木门雕刻着吉祥如意;另一侧厢房腾出来做了工作室,展示了一些传统服饰、老照片和摆件。纳西女性的“披星戴月”——到过丽江古城四方街的朋友,应该都有所耳闻。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少顷,那批客人也进了院子。男主人(和老师)作为东巴文化的传承人之一,简短开场白之后,随即进入熟练的讲解状态,首先展示的是东巴造纸的基本步骤:从煮树皮浸泡浆,到舂浆压制晾晒成型,最后成为能够书写的纸。小V参与了一下隐藏在花草中的压制树皮浆过程,还是作为一个小孩子得到的优待。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接着,和老师带我们快速领略了老屋的风采。没想到这建筑历经风雨,已经屹立200多年了,保存完好,实属难得。老屋最古老的部分是那扇泛白的雕花木窗,上面雕刻了多种不同手法的花。其实在纳西传统文化里,能见到许多汉文化的吉祥图案符号,比如蝙蝠和麒麟,比如十二生肖的应用,也印证了不同文化在漫长岁月里的交织兼容。


而在工作室内(可能展览室更贴切一些),和老师向我们一一展示了纳西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z教仪式用具。工艺说不上精巧,但质朴无华的风貌还是蛮打动人的。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看起来像老鼠的兔子看起来像老鼠的兔子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最受欢迎的环节是跟着老师上一堂东巴文字课。和老师带我们来到家中火塘入座。火塘是东巴人家最重要的场所——全家人要齐整地聚在一起。火塘四围均是木制家具,描金书(画)了东巴文字。家中长辈享有至高的地位,座位通常都是在火塘旁,身后即是神龛。火塘灶内有一块黝黑的大石,象征着这间宅子的心脏。曾经和家也有一位百岁奶奶坐于此,前两年仙逝了。工作室旁的小屋就是奶奶生前的卧房,屋内陈设还保留着奶奶在世时的模样。火塘立有一根被家族极为珍视的柱子,缠绕上五彩帛锦,象征着顶梁柱,一家的根基所在。


和老师早已备好纸笔和白板,俨然一副授课的架势。我们自然也如小学生般排坐,规规矩矩地认真听讲,抄写笔记,临摹绘字。和老师与丽江古城里的导游们所讲的还是不大一样,从字形发音字意渊源发展全方位都做了更深入的讲解,也加入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体会,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为发扬传承东巴文化不遗余力的钻研精神和他倾注了半生的心血。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火塘灶火塘灶

东巴文字的“喝茶”东巴文字的“喝茶”


学到兴起,和老师施展身手,要各送每个家庭一幅东巴文字,点什么写什么,什么都行。他们想了学业进步、吉祥如意之类的吉利话,我想了一会儿,看了看老师身后,得到了启发,请老师照样给写一幅。既是送祝福,也是传统采风,一举两得。老师略微思考了下,下笔时给做了一点点的异化处理。老师说东巴文字无法一一对应汉字,所以意思到了就行。我理解也许为,我的神不能为你的神。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身后刻着对联,一边是幸福安康,一边是...你们猜猜?身后刻着对联,一边是幸福安康,一边是...你们猜猜?

从老师手中接过墨宝从老师手中接过墨宝


步出火塘,太阳露脸了。刚才凉爽的院子洒满了喜人的阳光。阳光照耀下,早年间打猎的战利品——一顶用锦鸡的标本制成的帽子上高翘的翎毛也更加光彩夺目了。


告辞纳西人家,走回酒店的路上,终于遇见两位出门散步的大娘。我就轻轻地迈步,跟在大娘的身后默默朝前走,也不敢贸然惊扰她们......猝不及防,大娘回头看了我这个外来客一眼,投送来一个明媚的微笑。


哎呀,受宠若惊。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回到酒店,小V换上泳衣就着阳光披一层暖意毅然下了水。也就游了两个来回吧,实在是冷得要打哆嗦,我怕引发高反,哪怕小感冒在高原也不舒服,就喊她上岸回屋了。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晚饭时和研学团众家庭初次见面,之后由老师作了一场行前简介会,作为滇西北博物之旅正式开启。她迅速与同饭桌一个年龄相若的女孩做了朋友。接下来的行程,两人顺理成章地就结伴同行了。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滇西北博物之旅|纳西家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