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布哈拉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
先去西门的找换店换了点本地索姆。当柜台送出来一叠叠厚如砖头的钱,纵使我这高级审计见到也不禁发慌,赶紧喊了玄会计一同来数钱。最后,当地币总共2,345,000索姆。玄会计评语:满满的正能量。


换了一家靠近东门的餐厅吃中饭,tripadvisor的口碑评价不错的。先是只有我们一桌人,没多会儿进来几个国内同胞,随口聊了几句。他们从北京来,接下来也去布哈拉,打算下午去火车站看看有没有票,有的话晚间坐火车离开。这个交通方式我有考虑过,因为只有每周三有火车,而且车票无法网上提前购买,要亲自去火车站,又是夜火车,车程时间和坐包车差不太多,我们又是全女生,最后被我否决掉。听他们说话很带劲儿,特贫,说起话来就像说相声,Betty暗暗给他们这个团队起了个称呼“北京郭德纲们”。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吉尔吉斯没遇见一个同胞。但自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开始,也可能是由于国庆长假期开始了,之后的一路我们不停地遇到来自国内的同胞。我们在希瓦总共遇见了三拨人,到了布哈拉继续遇见三拨人里的两拨,最后在撒马尔罕剩了我们最不想遇见的一拨人,来来去去都见到,直到上了塔什干飞北京的同一航班,所有人再次“大重聚”。估计是只有这拨人的行程和我们完全契合。我们笑说,越是不想见到的,偏偏就老是见到。

菠菜拌面

回到旅馆,提前预定的包车已经在等着我们了。收拾了行李吭哧搬下楼,见早下来的女伴们有免费的瓶装水。我便也去要,前台妹妹笑笑说,不能再白给了,得要钱买。我想想作罢。后来付房账时,她问我有没有ins,让我加她家ins写评论。我看了看她们贴的ins二维码,灵机一动,跟前台商量,我说加ins可以,facebook我也可以加,但你刚才那支水要送给我。我帮你在社交媒体上免费宣传Shaherezada Boutique Hotel,你看我有10w粉,你只赚不亏的。她听完乐不可支,二话不说就取了一瓶水送我,成交!

还是两部小车子,每辆包车价55美元(含空返),六人分开乘坐,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一切妥当,我们便启程了,直奔丝绸之路上的另一重镇布哈拉。

从希瓦到布哈拉,不停不歇需要走6个半小时,这就耗掉了大半天的时间。从地图上看,要从希瓦古城先北上往乌尔根奇,之后沿阿姆河往东南方向行驶,途中有一段路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边境地带。
有消息称,乌兹别克斯坦在2020年开放七日的个人旅游免签,说实话形同鸡肋,这些斯坦国山路遥远且艰苦,仅乌国三大古城(希瓦、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加上首都塔什干,短短七日时间哪里够用呀!还不如花点小钱申请一个电子签来的更加实用。

从乌尔根奇到布哈拉的沿途景观大多是荒芜人烟的戈壁滩,没有什么特别动人的景致。大多数的时间我们都昏昏欲睡,或者是聊些风月往事、校园轶事什么的。好像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在这种荒凉的地方说出来,很快便也随风散去了。

特别是乌土边境这段,手机信号近似于无。不是没有4g3g的问题,是根本搜不到运营网络。边境嘛,可以理解。但后来深入乌国腹地,信号也是只有不稳定的E。我们出门前都买了“无忧行”的“一带一路多国10天流量”套餐,效果没有体现出来。在吉尔吉斯我另外买了本地sim卡,有比较。在乌兹别克的希瓦Wi-Fi很好,就没想起来买当地电话卡,后来在布哈拉的Wi-Fi较差,专程去找sim卡,手续相当繁琐,就算买一次性的卡也要实名制,输入一大堆护照信息,在线填完资料,还要忍受龟速网络等待审批,我索性要回了护照,不买了。

我们的司机开得飞快,贴着土库曼斯坦边境线飞驰。中亚五国的飞地不少,国境线都是各种交错,关系复杂,溯源至原苏联的遗留问题。根据地图比例尺推算,这条公路距离土乌两国边境线最近的地方只有不到两公里。我想着得做点什么留个纪念,然后我就跟司机说,“toilet”。
司机点点头,就迅速拐进了个可以停靠的路边。我们就在不毛之地的边境上了个厕所。厕所的条件当然很简陋,具体不形容了。

在乌兹别克斯坦加油自有规矩:只有司机驾车进油站,其他随车人员要在油站入口处下车,然后步行通过油站,在出口处等车加完油出来,接着上车离开。如果乘客不需要上洗手间或者去超市买东西,直接从油站外绕过去就行。即使在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岭,也得遵守这规矩。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操作,但我觉得至少万一发生意外,也能减少人员伤亡吧。
加油站外的荒芜地带

快到布哈拉地界,司机问我要了布哈拉旅馆的地址和电话,我提前打印的都是俄语版本,便于与司机沟通。
与布哈拉旅馆接上头,一切都好说。开得飞快的司机,果然只用了5个半小时,比预计时间快了1小时抵达布哈拉。我订的旅馆还是靠近古城,店家特意走出来大马路接应我们。布哈拉的街道张灯结彩,路上跑的出租车也不少,看起来比希瓦更加繁华和现代。


依旧不是什么大酒店,还是特色小旅馆。我当初在网上找住宿,眼睛都要找花了,因为太多都是大红大绿的俗气色调,好不容易我才找到这家素雅耐看的。旅馆建筑结构上有点近似我在摩洛哥住的riad,也是有个中央的庭院,回廊上的房间。大家反映都还挺喜欢这种风格的。安顿下来,我们便出门找了一家前台小哥推荐的餐厅。
餐厅满座,很难才帮我们找到一张露台外的桌子。我们都饿坏了,虽然户外温度较低,也都顾不上介意用餐环境。服务员揽客勤快,英文特溜,一旦坐下来,我们便是刀俎肉,点餐上菜速度慢到令人发指。好在大型烧烤炉就架在我们的桌旁,可以直接观看如何烤出鲜美的肉串。端上来的烤羊排非常美味,可惜我们到的晚,很快就售罄,想再点多一盘的机会都没留给我们。
在寒风中哆嗦着吃完,赶紧撤了,回旅馆休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