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罗弗敦群岛奥镇,又一个完美的天涯海角

标签:
北极圈北欧罗弗敦挪威育儿 |
分类: 带孩子旅行:欧-美-大 |
在挪威语字母表中,Å排在最后一个,读作“哦”音;写法与打头的字母A不同,头顶上多了一个圆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它成为了罗弗敦群岛最南端小镇的名字,也是最短名字小镇且位于北极圈内,中文翻译作“奥镇”,与我想象的世界尽头天涯海角的意境完美吻合。我们选了这里作为落脚点之一。
从外界通往奥镇的公路仅有一条E10,且以一道栈桥将散落的岛屿彼此相连接,更加凸显了这里的脱离外界的桃源意味。我们驱车抵达奥镇时已临近傍晚,E10走到了尽头,阳光变得柔和,渐渐躲在高耸的山体之后,人群稀疏;一间间传统红色小木屋(Rorbuer)临水架高、错落有致,一排排用来晾晒鱼的棚架在更通风的空地上安放着,一阵阵海腥味夹杂着山风袭来,一副非常典型的小渔村景象。
20世纪90年代之前,Å镇的支柱产业是出海捕鱼,制作鱼干。如今岛上就存有两座相关博物馆——罗弗敦鳕鱼博物馆(Lofoten Stockfish Museum)与挪威渔村博物馆(Norwegian Fishing Village Museum),来记录过去的生活方式。此时博物馆开始打烊谢客,大门却敞开着,我们探头望了望。
我们对此地出名的肉桂面包兴趣不大,联系上住宿是当务之急,只是一路焦急赶到奥镇,方才从前台得知给我们安排的小木屋并不在此地,而在五公里之外另一个山脚下的海湾。无奈之余,感觉失望。那只能先逛逛奥镇再做打算。
奥镇非常迷你,只是站在村口,一眼已经望到了村尾,小小指示牌将所有值得探访的地方系数列出。小镇内停车非常不便,全路段严禁停车,停车场在隧道通向的另一边。也正是如此,奥镇的宁静和纯粹得以保留。
我们又往海边港湾走去。一条堤道通往大海。有的小木屋建在岸边的礁石之上,有的小木屋则盘踞在更高的山脚下,有的则需要用石头层层垫高,大体上都是背山面水的朝向。说到底,字母Å意义源于古北欧语中的“河流”,罗浮敦群岛上的奥镇也不是挪威唯一的奥镇,光挪威境内就有将近10个叫做Å的小镇,丹麦、瑞典也都有以Å为名的小镇。
这类挪威渔民传统类型的季节性房屋称为“Rorbuer”,通常位于渔村,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建在陆地上,但其一端位于水中的两极,可以方便地进入船只。最常见地之一便是罗弗敦群岛(Lofoten)。
旅游业蓬勃发展,以前用作渔业的木屋已改变用途,主要面向游客,不知道这些木头支柱经过海水的日夜腐蚀,是不是需要经常替换?吊脚楼式的建筑模式将潮气隔绝开来,处于群山环抱下,又有堤坝拦住汹涌的海浪,一方天然的港湾家园,严酷的冬天里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前台小哥给了数个超市的地址,并暗示我们如果要买吃的,要尽快行动,附近餐厅已经关门,很快连这几个超市都将陆续关门。一看表,不知不觉就快到九点了。方圆数里GPS导航定位是失效的,前台用一张纸质手绘地图、大致的公里数和电脑里的几张地标照片(让我们手机拍下来),为我们“描绘”出通往住宿点小木屋的路线图。
先去挪威无处不在的Coop超市,只见超市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有不赶紧下手就断货的趋势。赶紧扫了一点吃的,就往住宿走了。果真是一条偏僻难行的单行小道,蜿蜒曲折,生怕对面来车,根本没地让。用仪表盘的公里数判断要拐入的路口,加上地标照片来印证判断,摸索着找到了我们的红色小木屋。
看到外表时,我们是雀跃的,Rorbuer木屋外表小巧,红色在群山峻岭碧海蓝天中鲜艳突出,拍照甚为出彩,但入内参观一把,不禁皱起了眉头,可能我们只住一晚的缘故,分配给我们的小木屋还比较原始,住宿条件差强人意,还停留在上个世界早期,比如需要柴火的烟囱火炉,积满油腻和尘垢的厨具,下不了屁股灰蒙蒙的沙发,这还是接近2k一晚的价格。和网上介绍不同,但返回去前台交涉理论又不现实,权当体验一把了。(我看旁边的小木屋室内条件还是可以的,各位看官想住的话劝尽早订房,以及尽早入住)
安顿妥当,北极圈的太阳刚要落下,最后一缕阳光在山尖徘徊,还是把目光投向美好的大自然吧。当然,一定伴随着阵阵澎湃的鱼腥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