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英格兰最美村庄库姆堡

标签:
旅游英国库姆堡 |
分类: 带孩子旅行:欧-美-大 |
不知是否因为交通不便,即便是暑假旺季,来到库姆堡(Castle
Combe)这个小村庄,也没有发现游览的人潮,甚至可以说得上有些冷清。
库姆堡被誉为“英格兰最美村庄”,宁静秀美,仍完好保留了中世纪田园村庄的面貌,几乎全部的房子皆是古老的蜜色科茨沃尔德石头屋建筑,向我们展现了一座非常典型的英国乡村景象。村庄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也就是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统治时期,曾经是中世纪英格兰重要的羊毛产地。如今村里大约有150户人家,总人口不超过350人。
我在想它的名字的由来,村子里并没有看到什么城堡,后来才知道这个12世纪的防御工程曾矗立于村庄北部的山丘之上。
村庄占地面积不大,以小广场上三层石阶(古时是用方便骑马的人下马所备的)为中心环岛,大致能划分出一“Y”字形的村道来。Y字右边的岔道是进村的路,而左边的岔道则通往私人地界和庄园的隐秘花园。一竖是主要道路,长不过数百米,通往村尾的一家庄园宅邸所改建的豪华酒店,那里的一座小石桥,隔开了村界之外的地段。
中心小广场原为建于14世纪时的小集市,如今的遗址是一个集市十字(market cross),外观像个亭子;从摩挲得十分光滑的石柱,能窥见时光的流逝。两三家酒店集中在村头位置,而在主要道路上,分布着几家农舍和若干餐厅酒馆,每家都沉淀了几本书厚的故事。
就村庄的布局来说,最妙的是村尾一条清澈的溪水横穿而过,野鸭们在此觅食嬉戏,沉闷的石头屋群因此而变得灵动几分。以前的纺织工就住在小溪边的小屋里,所以有的屋子干脆就叫“weaver‘s house”,而这条小溪的名字则是“By Brook”,为以前的磨坊提供了原始动力。
这些年代久远的建筑群,成为了多部电影制作的外景拍摄地,知名的电影包括《狼人》、《战马》、《星尘》等。我们所住酒店的走廊里,便挂满了电影的海报和剧照,一一与现实景观相对照,十分有趣。
小广场旁边即为建于13世纪的圣安德鲁教堂(St Andrew‘s Church),能听到钟声,却不见其形。面向外马路有着美丽花团簇拥的纪念墓地,我稍微读了下文字,应当是纪念两次世界大战中这个村子为国捐躯的士兵们。
走进教堂封地,却不知如何下脚,因为羊肠小径两旁皆是平铺的墓碑,稍微不小心就会踩到墓地上,只好念着阿弥陀佛无心之失小跳着离开。
穿过教堂的地界,竟来到一片山坡之上,发觉藏在葱绿之中的一座隐秘花园。花园中的断臂丘比特看起来年久失修,表面斑驳,崩裂缺失,甚至看起来摇摇欲坠;但花园里齐整的草坪和争奇斗艳的鲜花又似乎在宣告这里其实是有人打理的地盘。从一块毫不起眼的打印告示上判断,这里很大可能性是属于酒店的后花园。
绕过花园,一座古老的建筑呈现。原来,这座建于17世纪的英式贵族庄园The Manor House,本是庄园领主的宅邸,几经易手,改造成为一间豪华酒店。早知道入住这间有着秘密花园的宅邸,在绿草如茵的户外品英式茶点,该多美。
我们离开时走了另外一条小路,不多时又回到了小广场原点。这次沿主道闲走下去。
这会儿,一直阴沉的天气,难得展现了一丝的阳光。不过,转瞬即逝。下午时分的游客达到鼎盛,也不过数十人。聚集的游客大多已经驱车离开。像我们一样,晚上还要在此投宿的游人少之又少。
经过一家无人看管的“诚信面包店”,妹头在了解程序后,翻出零钱,投币入箱,自取了一个巧克力蛋糕。
我算是知道了“cottage”农舍的具体指代了,妹头还发现了一所叫做“Unicorn‘s Cottage”的。
我们走到石桥处,小溪潺潺而过,夕阳在这里折射出最后一抹金黄。这里是最经典的拍照点,网络上“最美村庄”的标志性照片大多出自于此。好在没什么人,由我们随意取景。
待夜色袭来,整个小村子空空荡荡,只听得见我们三人的脚步声。小村子至今也没有安装路灯,为的是保护古风。我们便踏着轻雾,回到温暖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