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日本|在札幌的年初四

标签:
北海道旅游日本小樽育儿 |
分类: 带孩子旅行:亚洲 |
回到札幌,突然下好大雪,扯絮般,只管从天上往下掉。
剩了我和妹头两人,在暖和的酒店里商量,接下来要去哪里玩。她提议说,我们去体验一下温泉浴场吧,我欣然同意,然后告诉她,大家都是“坦诚相见”的,于是她详细问了泳衣或者内衣能不能穿着,最后这个处女座宝宝为了保护隐私,自己决定“还是不要去了”。
“你们在冰岛有穿泳衣啊”,她问。“日本有日本的规矩,他们的传统是这样”,我说。“好吧,日本真的好严格哦”,她自己研读了酒店的bath rules后,表示理解道。
我想了想,提议去札幌的北海道神宫看看。毕竟是新年时间,"初詣"(1月1日-1月7日,新年後首次參拜)的情形可能与平日不同,而且公众假期已过,人潮高峰也许过去了。我还挺喜欢去日本神道教的神宫,遇上节日便有的吃有的玩。她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我们就找了一部出租车去了。
神宫和动物园就一墙之隔,我特意把地图(无法显示日语)给不懂英文的司机看,也许看我带着孩子,他还是把我们送到了动物园的门口。想让他掉转方向,无奈还是说不通。那就下车,去问管理员该走哪条路,她给了我一张地图,说走十分钟就到了。
因为下大雪,平时可能很容易走的一条路花了我们更多的时间。不过,穿过雪深至膝的森林步道,还是相当有趣的。特别是入神宫后,她观察发现到雪地里的一连串脚印,自行分析出不是鸟的,不是狗的,就沿着脚印去寻找。
她钻进小树林,脚印到树下就消失了,她猜一定是小松鼠,果然就被她看到了在枝头跳跃。“一定是秋天偷懒,没找够食物,所以这么冷的天还得出来找吃的,跟我一样偷懒。”
新年前来参拜抽签祈愿的人多到排去了社门口。北海道神宫是为纪念最初建立北海道的先人而设的。一般说来,神宫、神社和日本人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祈求出行平安、升学顺利、姻缘等等也都会来到神明的面前参拜,而新年里的几天是最隆重的,类似于我们的春节祈福,为的是来年都顺顺利利。
妹头问我要了钱去抽签,熟门熟路的,又是一支大吉签。
北海道神宫的绘马和御守尤其可爱。
雪越下越大,我临时买的鞋子真扛不住,在檐下直跺脚,又冷又饿。我俩躲进表参道的新年集市上的一家有棚挡风雪的食档,吃点东西暖和一下身子,但冷意又重新袭上脚趾尖,很快也无济于事。唯一的一家餐厅很多人排队,看起来一时半会儿是等不到的。
我们只能往円山公园外走,期待哪怕是一家热气腾腾的拉面馆,我则需要一杯热乎乎的热茶。她出门时带了酒店提供的免费手机,电话上网资讯全免费,她当自己的手机用,在风雪交加中,认真地查询接下来要怎么去。她感叹道,“查东西真不容易啊,手都冻僵了”。
我们在炸鸡店休息了好一阵,差不多等我的外衣彻底干了才出发。
地铁换乘再步行一小段,即到北海道立(道,似乎是行政单位,道立)近代美术馆。美术馆自1977年开馆,常展主要是收集与北海道有着因缘的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刻作品。以玻璃艺术为主的藏品,从新艺术主义到近代的国内外出色的玻璃工艺品,美轮美奂,令人不禁联想起小樽诸多的玻璃制品。不少作品出人意表地富有诗意的抽象表达,令人为想象力而着迷。
特展之一刚巧是纪念高仓健的影像展,非常全面,将高仓健历年作品精选片段一一作了展示。我之前几乎没看过高仓健的骗子,他的硬汉形象在影坛屹立了几十年,实在有的暴力片段不适合孩子观看,我赶紧拉着眼睛都舍不得眨的小朋友走到最后一个厅最后一个年代。2005年的《千里走单骑》是高仓健人生最后一部电影作品,数年后还有一部时长7分钟的短片。他于2014年离世,身后留下了204部影片,多数担当主角,相当勤奋高产。
一直呆到闭馆,出门天已经黑了,可我俩都心满意足。不管是什么理由,她主动提出来去看美术馆或者博物馆,让我很是欣慰了一把。想要去美术馆,就自己查路线;想要收集盖章,就自己去问在哪里;想要做的事情,就自己想办法。
这次北海道之行,妹头又长大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