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意大利锡耶纳 |
分类: 一个人旅行:国外 |
清早气温颇低,透着丝丝凉意。我们住在可以远眺锡耶纳老城屋顶的半山上,不能更高,视线是齐平的,远处鹤立鸡群的几座高塔便是锡耶纳地标性建筑,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飞过山谷而至。对锡耶纳,我有自己的憧憬,神往已久。
锡耶纳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山城,规模不大,在199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在历史上,作为艺术名城,一度与佛罗伦萨齐名,交相辉映。但那场浩劫鼠疫似乎是历史进程的分水岭,欧洲剧变,锡耶纳则被甩下了前进的快车,1859年,它第一个加入意大利王国。
我们从布满橡树林的外城墙步入人头攒动的内城,掉落的橡果,在阳光照射下闪着光,如同我满心的小欢喜。漫步在城内高高低低的石板斜道,无论是抬头可见的老街巷道里晾晒的床单,还是从临街的家庭餐馆里飘出的煎洋葱的想起,都令古城散发出古雅迷人的生活气息。虽然没有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夺目光芒,却独有着不一样的罗曼遗风和哥特荣光。
匆匆从圣多梅尼科教堂(Basilica di San Domenico)经过,这座宏伟的教堂为纪念女圣徒“锡耶纳的加大利纳”而建。我们直接前往在这附近的她的故居参观。圣加大利纳一生有许多显灵事迹,不在这里赘述,不过以她的神婚为题材的不少艺术作品流传于世,包括乔凡尼的《圣加大利纳的神婚》,在画中,圣母拉着加大利纳的手,耶稣把一只指环戴在她手上,作为他与加大利纳缔结神婚的印记。自此,加大利纳手上真的有一只结婚戒指,可是除了她以外,别人都无法看见。故居内部不允许拍照。
继续深入,密集紧邻的建筑群间隙,开始出现朴素的黑白条纹建筑,教人耳目一新。和一般所见的托斯卡纳大区的暖色建筑不同,代表了罗曼时期的光辉岁月。
爬上最后一段高石阶,锡耶纳大教堂出现在众人面前。它的立面非常精致华丽,有着明显的哥特建筑繁复的风格,下部的大门则是罗马风格。在教堂前的立柱,顶部是与罗马的象征相同的母狼喂子雕像,传说锡耶纳也是由王子的后人所建。教堂表面镶嵌黑白相间的大理石(严格来说是墨绿色),更显深沉,我认为更加耐看。众人在此拍了合影照片,便四散自由活动。
时间只有1小时,脱团三人组一致同意入教堂参观。我看过的教堂不下百座了,但仍会为锡耶纳大教堂的独特魅力而折服。且不说精美的壁画和华贵的穹顶,单是黑白两色的运用,就令人着迷——黑白色线条有时会渐渐隐入自然光线不能企及的角落,引人入胜,仿佛上天的神秘力量。三人也都更欣赏这教堂的素雅黑白风格。
而最为叹为观止的是,我们所站立的地面,脚下共有56块巨大的马赛克地砖画,遍布教堂每一处,每块都是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由40多位艺术家长年创作完成,平日里隐藏在地毯之下,全部打开每年仅一次,想象之下应该无比震撼。我们此次有幸亲见其中几幅,细腻入微,打磨光滑,表情分明,教人赞叹不已。皮科罗米尼家族图书馆(Libreria Piccolomini)是大教堂内的一大亮点,壁画极为壮观,缓步其中,瞬时拥有为艺术所环抱的幸福感。短短一个小时,怎么也看不够。
如许多意大利城市一样,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广场——田园广场呈巨大的扇形,就像一枚贝壳(又称“贝壳广场”),细看之下共有9个部分,分别代表了锡耶纳九大议会成员。构成广场基础的市政厅是锡耶纳哥特式建筑最辉煌的典范。市政厅内的Museo Civico藏有精美的壁画。102米高的Torre del Mangia塔建于1297年,高高耸立在广场的上方。
蒙田在1580年曾说过,广场不仅在空间上是全城的中心(所有的街道都通向广场),也是锡耶纳人精神上的重心。“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因此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或停下手中的活就可以听到弥撒。”锡耶纳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在广场上进行。听闻夏天会举办隆重的赛马会,我们坐在广场前喝咖啡,审视身处的扇形广场,对此充满疑惑——这么小的场地竟然能跑马?一杯醇厚的咖啡落肚,我已快速做了一个决定,夏天的时候再来锡耶纳看看。
山长水阔,世间万物,不过在两眼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