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2014-03-03 22:22:19)
标签:

旅游

埃里温

亚美尼亚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系亚美尼亚游记的最后一篇,以一个不过5日的行程来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写得够多的了。嗯,这篇我将简短地写一下我所了解的“亚美尼亚大屠杀”。

 

对“亚美尼亚大屠杀”这一事件有所耳闻并非因为这次行程,反倒是缘于2012年的伊朗之行。那次我准备出行,尽可能搜罗了一些有关伊朗的书和电影(国内很少),这本书的封面引起我的注意——一个包黑头巾的女人。书名也很吸引,《灯,我来熄灭》。读完有些怨念,虽然是伊朗作家写的,也整了噱头封面,但内容完全不是我想了解的伊朗,而是讲述在伊朗的亚美尼亚人社区的故事。这个家长里短的故事背后,隐藏的主线便是亚美尼亚种族灭绝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所以,我们在伊朗伊斯法罕的时候,专程去了趟亚美尼亚人居住区,这个情形就好比我去贝尔法斯特时,特地去看了Shankill和Falls两条街。记得亚美尼亚人社区的气氛还是不太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所以给人不同的感觉。那时我们都以为的天主教,现在想想,准确来说是基督教使徒教派。旅行的一个作用,大概就是不停颠覆我自以为是的理解,重造构建世界观。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这座华美的教堂对面,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其中让我印象非常深的便是显要位置橱窗内的一幅巨型地图、一些黑白照片和文献资料。没细看,已经知道这要说的是什么。音像和影像资料不忍直视,文献资料看不懂,花了点时间看地图,标出的是亚美尼亚人因遭受种族灭绝屠杀被迫逃难流亡海外的路线,其中一支为伊朗接纳定居下来。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向协约国宣战,但战局并不顺利,而且国内政治、民族问题因为战争失利而激化,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奥斯曼帝国把这归咎于亚美尼亚等民族(信仰基督教,在中亚地区为伊斯兰教所包围,属帝国内的二等公民)与外部势力(俄国,东正教)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奥斯曼帝国内政部长的塔拉特·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百度]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1915年到1923年间,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对亚美尼亚人进行过几近种族灭种的大屠杀,据称死亡人士达150万。而最让亚美尼亚人无法释怀的是,土耳其到现在仍然矢口否认这一事件,包括对领土的侵占。在这场反人类的事件中,几乎每一户的亚美尼亚家庭都有人丧命或因此逃亡世界各地。

 

原本计划安排了参观亚美尼亚埃里温的种族灭绝纪念馆(The Armenian Genocide Museum),但临近新年假期关闭,和周末集市一样,最终没能成行。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据说,在埃里温周末集市上,常常出售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由三个小瓶组成,里面分别装着亚美尼亚的空气、水和泥土.....写到这里,就想起Sahak轻唱的国歌来。

 

亚美尼亚:无法磨灭的伤痕

我问一个朋友,土耳其人是阿拉伯人吗?他说,不是,他们是突厥人。

 

结尾匆忙,就此收笔,这种文章要投入情绪,实在没有大块时间。

 

全文完

 

2014.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