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台北带孩子旅行 |
分类: 带孩子旅行:亚洲 |
在《台北美食地图》上,能轻易地找到各类饕餮聚集地;11大夜市的地理位置用红色大写字体标出,十分醒目,令人阅读时仿佛就有了迫不及待舌尖的冲动。就像一位台北计程车司机所言:来台湾玩嘛,就是吃吃喝喝啦。
带着妹妹头,夜市上眼光缭乱的小吃还是有所保留,不敢过于放肆,吃得比较有节制;即便“雨一直下”的坏天气,我们仍然走了三大夜市一条永康街。
士林夜市:
靠近台北故宫。结束了台北故宫的参观,晚上可以在士林夜市大快朵颐。
门面比较讲究的“洪祖师担仔面”。烫青菜浇的也是鲁肉饭的卤汁。(台湾叫“鲁肉饭”啦,不是“卤肉饭”啊,亲。)无骨猪蹄和贡丸汤比想象的出色。比较正经的饭菜是给妹妹头吃的,她吃得很欢。
喂饱她之后,余下的时间就容我们胡吃海喝一番。电影<鸡排英雄>说得就是台湾夜市的故事。我问了一个台湾人听了大概觉得好笑的问题,士林夜市晚上几点开?答曰:夜市全天候都开。胡椒包、烤香肠米肠、烤鸡腿、蛤蜊汤、蚵仔煎、豪大大鸡排......
大鸡排的队形好几个S,鸡肉居然很嫩,关键是价钱,55元新台币,折人民币才10几块,比我的脸还大的鸡排哟。
最推荐的是这个——新鲜切水果。价格就按重量来,可以拼多种心仪的水果,每一样都那么完美,鲜甜多汁或入口软绵,最好吃的当仁不让是释迦。
华西街夜市非常出名,应该是台北最老的夜市之一。电影《艋岬》的取景地,也令华西街名声大噪。
我试图与记忆中的电影场景对上号。
走了一个上午,看过卫兵换岗仪式,妹妹头已经睡眼迷朦,在青山宫前打不起精神。要在华西街夜市找到一家看起来较为理想的店面不容易,来回走了两趟,好不容易才选了一家看起来比较合乎要求的店面,可妹妹头也在这时终于熬不住饿着肚子睡了过去。我们赶紧对付了点馄饨汤和红豆饼,最后专程跑去西门町给妹妹头找吃的——日式定食。
计程车司机夸奖我:第一次来台北就知道要去永康街呀!我说:广告有做啊!
永康街最出名的当然就是四十年历史的“永康牛肉面”,就像香港“九记牛腩”,永远都要排大队。我们点了三碗面,一份清炖牛肉面,一份红烧牛肉面,一份红烧半筋半肉。本来还怕多,没想到牛肉面好吃到妹妹头一个人吃掉半碗清炖牛肉面,牛肉酥烂,很适合妹妹头。
还有几乎每桌一份的粉蒸排骨。
下雨,天又冷,要出动“暖宝宝贴”来御寒。妹妹头不知咋回事,地铁站出来就死活不肯坐推车,强行按在车内,把鞋袜全蹬掉......我还得冒雨满大街给她找丢地上的袜子,搞得既狼狈又挫败。这种情况下,基本是没法满足一个吃货对美食的诉求的。所以,临到街口,心有不甘得又进了“高记”,事实证明,这间真是不值当。
盛名在外的这家高记小锅生煎包,似乎其实难副。倒是蟹壳黄甜咸可搭,味道尚可,冰梅酱山药和桂圆芋泥都低于预期。
计划之外的。离所住酒店比较近的小夜市。名气不如士林夜市,无意中被我们撞见了台北市长郝龙斌亲自颁奖的鲁肉饭第一名!店名中间个字不会念。高高的奖杯就在柜台上展示,听着闻着都是广东人说的"镬气"!
小店其貌不扬,老板手艺一流,百花油条、清炒番薯苗也都很赞!
老板亲自出来问妹妹头,“妹妹爱吃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很高兴地进厨房继续创作了。我觉得妹妹头年纪虽小,但很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