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航的LCCT

标签:
马来西亚旅游 |
分类: 旅游攻略杂集 |
因为我不长记性,所以仍旧选择了亚航,闹出不少悔不当初的事情。一直以来,廉价是它声称的优势。这一廉价,就必须用其他等价的东西去交换,比如长时间、不方便、限制免费行李重量等等。每一项服务的增加,意味着你得从口袋里往外掏钱,包括定位费买午餐吃。
我提早一天在亚航网上办理自助登机手续,并打印了登机牌。为了快捷,免去排队之苦,我们在出深圳福田口岸,入香港落马洲口岸,离境香港机场,都使用的港澳通行证,花几分钟便通过了(特别提醒:此做法的前提是你拥有一年多次签注,并且在深圳和香港均办理了e通道手续)。从来没这么走过,所以离境时还特别咨询过香港入境署官员,他肯定地答复道,香港这part绝对没问题,他们不管我去什么地方。(注意:入境马来西亚用护照,须提前获得马来西亚签证。)到香港国际机场后,我们还山长水远地跑去了T2过安检办理香港离境。等到我发现下了扶梯以后,要坐航站楼之间的穿梭地铁,我马上意识到是要回去T1,才能前往登机口。其实如果没有行李的话,只要直接从T1过安检离境即可,这样白走了一趟冤枉路。我妈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我颇有微词了,然后一路上都意见不断,直到旅行结束回到家中。
上了飞机正要坐下,空少示意我先别坐,并指指我的头顶。好家伙,近窗的天花摇摇欲坠,一块板悬在半空。地勤派人来维修,还好小问题,没耽误起飞。朋友常跟我描述乘坐过的飞机有多么颠簸,我想说,那是你们还没坐过亚航的飞机呀。突降啊,尖叫啊!吓得我,在空中当下发誓,再不要坐亚航的飞机了!飞机终于落地时,我都要感动到流泪了。
据闻由于亚航一出生便是异类,被马来西亚航空所排挤,不让他们停靠KLIA,即吉隆坡国际机场,迫不得已亚航自己花几百万干脆新建了一个航站楼LCCT,英文全称Low Cost Carrier Terminal,2006年3月启用,专供廉航使用,因此该Terminal还能看到虎航的身影。说是国际机场其中的一个航站楼,车程距离也有15分钟之遥。这个机场相比之下是那么的简陋,初次见到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建筑充其量称之为一个“大棚子”。下飞机以后,旅客们通常是提拖着行李,步行穿过四下漏风炎热的“大棚”,方才来到有着冷气的入境大厅。不过,听说这个航站楼快寿终正寝了,由于亚航实力的不断壮大,它很快可以搬入新的航站楼,一个配备了轨道交通的航站楼,享受正规的待遇。可见,尊重是靠自己挣来的。
入境大厅有个会讲中文的华人保安伯伯,一看到中国的单身女孩子,就会上前吓唬道,“中国的女孩子啊,记得要把回程的机票也拿出来给官员看,否则会带你进旁边的房间哦”。然后就有人乖乖地翻背包,手中多拿着一张纸。我跟我妈说,不用的,没事。果然,只要递交护照,继而双手食指进行生物采集,出来一个两联的小蓝票,贴在签证页隔壁,接着盖章。其中一联会在离境的时候收回,个人千万别自行撕掉。总的来说,排队轮候挺久,但证件检查程序简单。
我们顺利入境马来西亚。
怎么从LCCT去KL市区?因为没有轨道交通,这个问题可是大伤脑筋,我早前分别考虑了几种方案。其中一种是先坐shuttle bus去往KLIA,在那里乘坐快线KLIA Ekspres,车程28分钟,到KL Sentral下车,再转市内轨道交通抵达酒店附近的Bukit Nanas站。最后,我决定带妈出行少折腾,直接打车算了。记得2004年来吉隆坡出差的时候,KLIA坐出租车就是先买乘车券,到市区一律一个价钱,基础价RM70马币(限两名乘客以内,每多一位又要多点,后尾箱放行李也要再多点。)。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土的计价方式还是没有改变,价格上涨了些,现在要RM74.3。往市区的时候,我特地留意了过路费RM1.3+0.8,究竟怎么多出来的小数点后的一位呢,还真难琢磨这思路啊。排个队买个券,才两三丁人,可这效率慢的啊,我为什么老是想起《忧郁的热带》这本书啊。
飞机3点半落地,入境是4点多,买好券4点半左右,接着走出机场,在一片乱哄哄中找到出租车,正式发车是4点40,路上用了1个多小时,尤其市区内一段路堵车,最后到酒店已经是6点多。什么活动都安排不了了,吃个晚饭就差不多该洗洗睡了。这就是代价,乘坐廉航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