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 跋涉火山群

标签:
旅游 |
分类: 两个人的旅行:欧美 |
“雷克雅未克”在冰岛语中,非常形象,就是“冒烟的土地”的意思。早期开发这片土地的维京人没见识过啊,初来乍到,一看,哟,土地里都往外飘烟哪。叽里咕噜,就造了这词。果然,我们也发现面前的这片热土正汩汩地往外冒着滚滚浓烟,不放过一点夹缝。如果不是提前科普,一定以为失火了,其实是火山地热遇冷产生的雾气啦。刚就接近一点,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气味,车窗紧闭都能闻到。打开车窗能把人给呛死!不用看地图,闻着味儿就能知道到哪儿啦,这里便是著名的Krafla火山国家公园!
http://jessiecai.files.wordpress.com/2010/11/p1040551-1280x720-121-5k.jpg?w=300&h=168
恐龙童鞋神色严峻地问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一片都是活火山嘞还是死火山哪?蛋蛋我清了清喉咙,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她,Krafla是活火山,还在运动!否则就不会有地热产生了啊。而且最近一次喷发不很遥远,就在1984年。恐龙童鞋的脸刷地就变成菜色了,又开始念叨,我们走吧,快点走吧。(2010年初喷发的火山不是这里。)
冰岛人很聪明地利用起这个资源,建了一个最大的地热采集发电站。一路开进厂区,也没有任何哨岗,车辆自由出入,而那些颜色十分好看的绿色硫磺河,蜿蜒流淌在巧克力状的混色地表,雾气升腾,但鲜艳的颜色也是警告,不允靠近,这浓度可太高了!瓦,是不是令人想起圆月山庄的化骨水池!
http://jessiecai.files.wordpress.com/2010/11/p1040553-1280x720-189-1k.jpg?w=640&h=360
暗红色的就是发电厂的部分厂房,还有很多地铺管线。如此荒凉之地的惟一生命气息。那边有一个巨大的碗状火山口,不是盛饭的小碗,是那种吃面的海碗。http://jessiecai.files.wordpress.com/2010/11/p1040557-1280x720-104-2k.jpg?w=640&h=360
车子开到这个门口,例行就不能再往里进,地势复杂,又要靠走的。厚厚的积雪仍然无法掩盖遍布四野的冷却后的黑色熔岩,乱石岗啊,那是周围火山群曾经猛烈喷发的见证。我们找火山口来着,发现都还离得蛮远的。那阵刚看完《2012》没多久,那个心有余悸啊,黄石公园火山发威的景象历历在目,一颗颗远程炮弹一样的火山熔岩块砸落在几公里外的地方。恐龙童鞋神气地指,看,极光。http://jessiecai.files.wordpress.com/2010/11/p1040561-1280x720-52-9k.jpg?w=640&h=360
裹得严严实实地,沿着依稀能辨的雪地车轨迹,往火山口走,严重怀疑是为了游客安全而故意碾出来的。白茫茫的一大片,很容易迷失方向。厚厚的积雪已经完全覆盖了木制的栈道,迎面走来三五个人,恐龙童鞋上前询问她最关心的问题——要走多久?那哥们说,脚下难行,大概要一个小时,也看你想走多远。我们所戴的颜色鲜艳的帽子,也是为了便于寻找失踪人口。http://jessiecai.files.wordpress.com/2010/11/p1040568-1280x720-66-3k.jpg?w=640&h=360
先是经过一个大汤池子,热气腾腾,还是弥漫一股令人掩鼻而逃的硫磺味。清晰地感受到脚下的土地在颤动,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恐龙童鞋神经紧绷,万分惊恐,再三向D童鞋证实,究竟是不是火山在运动的声音,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火红岩浆翻滚的景象。
前面的雪地还算好走,爬坡较为麻烦,一脚深一脚浅地艰难前行,有些结冰破裂凸起坚硬的豁角,需要异常小心翼翼地抬脚绕过。有些地方因为积雪的缘故,又没有前人的脚印,无法判断下面是什么地形,所以不敢贸然下脚。
http://jessiecai.files.wordpress.com/2010/11/dsc_51840000.jpg?w=640&h=425
如果说先前的硫磺湖少许有些浪漫的因素,那么,当我们终于胆战心惊地走上一片毫无积雪之地,满眼是燃烧之后的灰烬时,取而代之的就是无比莫名的恐惧感!就是炭火将尽的那个样子,有些白灰,有些黑灰,不同的是,平时你站在炉外看一盆火炭,现在你站在这个火盆的中央,周围都是袅袅飘荡的热气。这样的火山口竟然有数个紧邻,怎能不令人头皮一阵阵发麻?!站在火山口,你可以尽情想象熔岩喷涌而出的壮阔,现在看起来风平浪静,冷却下来的火山熔岩将火山口暂时性地堵上了,谁知道下面是怎样的一番热流暗涌嘞?
在巨大的隆隆声作背景音乐下,恐龙童鞋急切的呼声终于得到了D童鞋的响应,我们落荒而逃。http://jessiecai.files.wordpress.com/2010/11/dsc_5194.jpg?w=640&h=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