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内 |
喀纳斯湖被誉为“东方的瑞士”,足见美景的号召力;但非冠以“瑞士”一名,我觉得这种广告方式值得商榷。那里的水的确是美,远远看去安静温润,凝脂不动,宛如一块羊脂璞玉,据说不同的时间会呈现不同的色彩,还有傍晚的粉红色——这个有待各位看官考证。我因此前看过九寨的水,所以喀纳斯湖水对我的冲击不大,倒是总结出一条经验,有颜色的水要阴天里看,否则太阳强光一照射,都变得透明无色了。
头天傍晚,我们找了三匹马去附近的邮政所。牵马的是个哈萨的孩子,大概6岁左右,长得虎头虎脑的,他的马比较矮小,就分给我骑了。一路上,都是他牵着缰绳在前面走,马儿一路呼哧着跟在后面,有两次他把绳子交到我手中,让我独立掌控马儿,我大惊小叫地不敢撒手。
穿过图瓦人的村落,有许多的鹰在上空盘旋。听说,鹰是图瓦人的朋友。家家户户都会在后院放上一些生肉,老鹰自会停落院中大快朵颐一番。
回时路,天色阴沉,乌云翻滚,那众多的鹰就在脑袋顶上迎风展翅,此情此景,颇有一股豪迈心中涌动。可惜,很快下起雨来,刚开始还能较为从容,小哈萨始终在前面垂着头一步一步地走,时不时用衣袖抹一把冻出来的鼻涕;雨越下越大,小哈萨的外套都湿了,身影更加显得瘦小。我于心不忍,喊他上马,虽然我也没有雨具……上了马轻轻敲了一鞭子,马儿一阵小跑……下了马,我搂着他合影,只见他的小脸冻得通红,还粘有潮湿的零星马粪,但笑得开心呢;后来我发现我的米色裤子上不知何时也有幸体验了一把“马屎蛋”。
晚宴中有一道菜,音近“别克”,介绍说是当地的特产,野菜,哈萨克语是“坚硬”的意思。客户热情地邀两个男同事多吃,大赞其对男人十分有益。这个野菜是块状的,白白的,吃起来像山药,爽口清淡。那时我并不明了客户言外之意,只觉好吃就没停口,一筷子一筷子地往嘴里送。恍惚记得客户看我如此贪吃模样,很是尴尬,又不便多言。结果,以几乎我一人扫荡收场。客户余兴未了,让老板娘给带上一大包回家,让媳妇做菜再吃。事实证明,的确不适合女士吃,我第二天就留鼻血了,哈哈!
夜凉如水。山里气候多变,傍晚下雨,深更开晴。住在小木屋,我一个人一间,虽然布置简陋,但有一面很大的玻璃斜窗,可以躺在床上数着满天的星星睡觉。
第二天。我们没去爬观景台观看喀纳斯水怪——大红鱼,来回耗时过多。但是,我们上山起前在布尔津吃了大红鱼,我还和一条非常巨大的大红鱼标本合影了。墙上挂有一幅店家引以自豪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捕鱼的男人提起一条大红鱼,那鱼之巨大,几乎和男人同高,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红鱼啊,可以把湖边饮水的牛拖下水哩。
我们骑马漫步在草原上,逆湖水而上,去看月亮湾和五彩湾。喀纳斯湖在观景台的山脉一带是一泓湖水,深不见底,看起来还像个湖,往上游走,就越发像条河,实际它还是湖,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狭长形的湖。天色尚早,雾气缭绕在湖岸,云层挂在半山腰,如履仙境。右手一侧是喀纳斯湖,潺潺,清澈,冰凉,一路奔流;左手一侧是绿色的丛林,神秘,深邃,无垠,满眼葱茏;我们则行进在中间的大草原上,略微清凉的空气让心情愉悦,看湖光山色变幻无穷。
湖水在月亮湾处成“S”形,右上角还可见一个清晰的小足印。这水怎么就能绿成这个样子呢——像天上的锦带落到人间,浓稠地调不开了。五彩湾的湖心小岛是喀纳斯湖的精华所在,据说深秋的时分,光那小岛上呈现出的色彩就足让人的眼睛不够用了。当然,我们看到的是绿色的树林,碧兰的湖,可一样令人怦然心动。
临近中午,我们踏上归途。哈萨人很坏,把我的马往峡谷边带,一边吆喝着一边勒缰绳,吓我。马儿顿住,不前,在坡前扬起前蹄——我第一次骑马,哪经过这阵势,脸儿都吓白了。再不然就是猛一甩鞭子,让马撒开蹄子往山下冲,我紧紧抓住马鞍不敢乱动,生怕被抛下去。我被吓得够呛,哈萨乐得哈哈笑,后来我看出来是在逗我玩哪,我于是一咬牙干脆闭眼,也不出声,那哈萨爱怎样就怎样,大不了一起下去。
回到大草原,阳光普照,云开雾散。巧遇一哈萨人放牧归来,一群牛羊缓缓走过草原,白色帐篷升起缕缕炊烟,马背上的民族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补记:看了上两月朋友所拍喀纳斯湖的照片,心里轻叹口气,那里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