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两个人的旅行:欧美 |
今天review甫瀚内刊时,看到一个观点:传统酒店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得采取一些节省成本的对策,最直接且常见的手段就是缩减人工成本,但同时也可能因人手不足对服务质量造成损害。不由得想起在阿姆斯特丹机场附近住的一家小型酒店,从头到尾我就看到2个职员,其充分融入的科技理念赢得我们的大为青睐和赞叹不已。
下面就图说一下这家酒店的入住体验。
这家名为citizen-M的酒店距离阿姆斯特丹Schiphol机场仅几百米,有一条可以遮雨的走道从机场直接通向酒店大门。行李车也可以一路推到这里。从外观看,酒店四四方方的,朴素小巧。
进门后没有看到通常意义上的前台存在,而在左手一侧发现了六台电脑。这可不是酒店免费上网的地方,而是用来给客人自助check-in的。
第一个酒店职员出现了。她迎上来打招呼,并热情地为我们讲解应如何操作电脑,进行自助入住登记。当然,这个并不难,按照提示逐步完成即可。我们首先选择程序,然后将网上预订成功的确认编码输入,继而逐项点击选择“入住人姓名--CAI”、“房型--大床房”、“是否吸烟--无烟房”、“何种景观--看飞机”......系统依照我们的要求自动分配了房间号。最后,从电脑旁的小盒子里取一张磁卡,放于指定位置,略待几秒,门卡制成。
大堂的主要空间是一个food
court。基本也是自助的,自行取用架上食物后,自助结账。早上这里便是早餐区。第二个职员出现在吧台,这个我想暂时还无法被机器取代。
去往电梯的路上,有两块功能区,一个是阅读休息厅,另一个是上网区。当然,房间内有免费的无线网络。
电梯把我们送到指定楼层。连房间也是紧凑的格子,充分利用空间。
打开房门后,会发现室内布局也相当紧凑。靠窗边的是一张大床,非常舒适。没有多余的行李柜、衣柜和其他家具,因为来去匆匆的投宿客并不需要将行李打开摊放。床底可拉出的大抽屉供行李箱摆放。尽管实际面积不大,但感觉气来不觉得局促。设计者巧妙地将洗手台、淋浴房和卫生间变成了三个错落的圆柱体,洗手台暴露在外,而淋浴房和卫生间各自独立,有环状玻璃门扇所隔。
整个屋内最出彩的便是这个手触式总控制器。这个遥控器控制了房间内所有用电的东西,LCD、空调、广播、音乐、灯光,以及百叶窗的状态。DGG那个叫爱不释手啊。电视、广播和音乐都可以通过LCD在屏幕上显示进行选择。光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头就搞掂一切,真是适合我这种懒人啊。我们特地翻看了产地,反正不是中国。
酒店最大的卖点就是可以坐拥停机坪的view,近距离观看飞机起落。担心噪音吗?一点也不。先进的sound
proof玻璃将扰人的声音阻挡在外,只见其机不闻其声。蛋蛋趴在窗台上就看大飞机呀。
将主灯关掉,淋浴房和洗手间顶部的灯光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变换不同的颜色,极有气氛。
这也是一个我喜欢的特别之处。AM是为早晨洗浴而备,神清气爽,PM则是为晚上洗浴而备,安神去疲劳。另外,玻璃门一定得完全密合后,莲蓬才会出水,否则滴水不漏。圆形地面中央一圈便为水槽,水可流走,特殊的材质很快将地面残留的水汽滤干,不留“后患“。
床头一角。
选择机场酒店的客人,多数是为了赶飞机,并不会逗留很多天,所以,去掉冗余的服务项目,休息好就是核心内容。仅2个工作人员,服务质素降低了么?我们没有这种感觉,相反科技的体验让我们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充分的参与感带来的是小小的满足感。与其在传统前台的counter前排队等候混乱的服务,时而被打入的电话所打断,还要忍受不专业的笑容,我更喜欢这种快捷的自助服务。
第二天,我们轻轻松松在电脑上自助check-out,并归还了门卡。
前一篇:甫瀚深圳年度大片
后一篇:盘点2009--菜折腾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