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喀什:香妃的故乡(上)

(2007-07-29 20:48:3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两个人的旅行:国内
以前,曾有过几次机会来南疆喀什,但都未能成行。
 
距离喀什最近的一次是02年1月,正值数九寒冬,气温只得零下三十几度,乌鲁木齐普降瑞雪,机场在一夜之间给冻上了。飞机在空中盘旋良久,仍然无法落地,为免燃油耗尽,转飞喀什机场...就在刚刚抵达喀什上空,飞机得到通知——乌鲁木齐机场已将封冻跑道作紧急除冰处理,可以返航乌鲁木齐,2小时后安全着陆。此番有惊无险的同时,也心生微微遗憾。
 
时隔不到1年,有机会踏足喀什,自然不能错过。
 
喀什的维族和哈萨比汉人多,整个城市充满了浓郁的维族风情,除了喀什民族大巴扎,一条古老的巷子仍在维持古老的营生——打铁、制铜壶、修锁等,丁丁当当作响,穿过高高低低悬挂在摊位前的器具,宛若时光倒流;蓄着长长的白胡子的坐在自家大院门口的库尔班大叔们,那么和蔼可亲,随手弹上的一曲热瓦普,令人情不自禁被深深吸引。
 
一百多年前,喀什是喀什噶尔兵备道,聚集了英、法、德、俄、美、日到新疆探险夺宝的冒险家们。喀什是他们到大漠寻找宝藏的起点和终点。冒险家抵达了之后,就在这儿招募向导、买骆驼、准备给养品等等,往大漠进发。过后,又把从大漠挖掘出的文物,当作战利品,一箱箱地送到这地方,转运到各自的国家。
 
客户安排我们入住的“齐尼瓦克宾馆”,在维语里,意思是“大花园”。这可不是一家普通的星级酒店,这里可是大有来头的。在19世纪末2 0世纪初,这里是驻喀什的英国领事馆。住在当年英国领事馆的老房子里,仍然可以捕捉到探险家斯坦因笔下描述的鲜活景象。
 
我曾经在“x行新疆”中提到过新疆人喝酒的豪迈气概,56度以上的酒他们才肯视为“醇”酒。客户执意做东请我们吃饭,酒是一定不少,好在同行两位男士都豁出去了,酒喝好了,大家自然都高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