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得走带不走的吴哥

(2006-03-09 00:00:17)
标签:

杂谈

分类: 两个人的旅行:亚非拉

Thommanon *

 

建于12世纪早期,属Suryavarman II统治时期。

 

我得承认,在紧锣密鼓地看了吴哥城大大小小的庙宇建筑之后,我的脑海里全部都是黑压压的石头。我不仅身心感到疲惫,而且审美也开始疲劳。

 

Jimmy已经决意坐在车中等候,也不肯再与我们下车一同游览。

 

在这种情形之下,Thommanon也就没看出个究竟来。大同小异啊!当时想。

 

好在Thommanon在一片密林之中,尚有风儿穿过树林,坐在石阶上,倒也惬意一阵。Thommanon是一座布局相当规矩的建筑,方正对称。独立的建筑大概在五个左右,四个居于一线,也就一般的藏经阁规模大小。

 

变换了几个照相的姿势后,我们开始研究起脚下散落的石块,比如看起来是一块屋檐的雕花部位。于是,某人和某人在预谋如何将这石块带出吴哥,好歹也是文物一块,好歹也能抵个机票钱吧。可是,随即打消了这个歹念。虽然没人管,虽然可以带出吴哥城,但是出不了境。像咱们西安乡下的汉砖,地里随便一捡就是一块上千年的宝贝。再于是乎,两人悻悻地给石头留影,又藏了起来,曰免给他人拾了去。

 

后来听说,吴哥的文物正在以一天一件的速度流失。当地人最初也有一两个人进来偷东西,凿佛脸什么的,后来搬了东西回家,无端生起病来,医治无效,无奈亲自物归原处,这才康复。传开之后,久而久之,也就少了偷盗的。不过,话说回来,真正的精品都已经搬离吴哥了。一是法殖民地时期,帝国主义的搜掠,统统搬到了巴黎的一个博物馆里;二是在位于金边的国家博物馆内珍藏。

 

今天的吴哥,应该是丧失了大部分实质内涵的一座空城。

 

Chao Say Tevoda *

 

始建于12世纪中叶,属Suryavarman II统治时期,后经Yasovarman IIJayavarman VII不断修建

 

Thommanon的对面,就是中国人驴友比较熟悉的周萨神庙。这个庙很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所以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知道,是因为它是中国人在吴哥参与援建的唯一一座建筑。

 

在外面的景点介绍板上,粘贴着五星红旗。我们后来看见了许多不同国家的国旗标志,包括意大利、韩国、印度、法国等等。

 

据称,只有中国的修复工作是遵循并采用了最原始的高棉建筑工艺,用沙石和糯米浆来黏合石块,而其他国家均用现代的水泥,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吴哥的整体文化概念。也难怪,那些国家怎么懂得这种源远流长饱含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工艺呢?长城,历经千年而仍屹立不倒,就是最好的证明。

 

也没给中国工作者们拜年,门口张望了一下,好象在午休呢。

 

累了,走马观花一下吧。

 

 

http://202.101.235.102:8080/1/2006-2-22/20060222160656231571.jpg

 

 

http://202.101.235.102:8080/1/2006-2-22/20060222160711896684.jpg

 

http://202.101.235.102:8080/1/2006-2-22/2006022216083651508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抢车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