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装零售业的“大迁徙”[风尚志]

(2010-02-24 16:42:46)
标签:

时尚

遭遇海啸来袭,我们都知道该往高处走,以躲避汹涌水流,这是趋利避凶的人之常情;当金融风暴卷来,全球时装零售业也展现出了如此人性化一面——重灾区美国的时装品牌纷纷渡往欧洲,本就不大的欧洲市场自是一山不容二虎。于是,新兴市场就像一块适时出现的香饽饽,诱来了一出全球范围内零售业务的“大迁徙”……

 

美兵登陆诺曼底

 

“对奢侈品的需求量已跌落到不可思议的谷底……奢侈品业的巨头们正在遭遇20年来最艰难的局面……我们看不出任何乐观的理由。我们必须有足够耐心等待市场出现起色,并预备好如何应付这一艰难期。”

 

在最新交易日里,这些不详的只言片语此起彼伏地在大家耳边徘徊,不由叫人担心奢侈品业将何去何从?

 

所谓狡兔三穴,美国人一早就给自己留好了退路。萎靡不堪的国内市场叫人失去信心,反观欧洲这块弹丸之地,体积虽小,含金量却颇高。霎时间,大批美国“原住民们”仿佛高喊“淘金热”的口号,纷纷远渡重洋。

 

Michael Kors虽不是第一个吃蟹者,但肯定是最具拓展意识的。新年伊始,其发言人急不迭地宣布将在未来三年间于全球的25个城市开设新店,并在今年4月份起,将开展一个全球系列旗舰店计划。伦敦著名的新庞德街(New Bond Streets)首当其冲,将在今年4月隆重登场。行政总裁John Idol对它寄以厚望:“全球零售业务的拓展决定着我们成长战略的生死存亡,虽然如今大环境不好,但我们依旧对欧洲市场持乐观态度。除此之外,如瑞士、韩国这些新兴地区也是我们的目标。”

 

捞过界的绝不止Michael Kors,早在他之前,业内淫浸多年,人老成精的Tommy Hilfiger就打了漂亮一仗。他深谙欧洲人秉性,知道他们并不好忽悠,从英格兰到意大利,乌克兰,每个地方的品味、语言、经济和尺寸皆是千差万别,至于欧洲人与美国人的差异则更是泾渭分明。你根本无法想象自尊心强烈的欧洲人会将照耀夺目的星条旗裹于身,因此特辟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产品线——一条美国专用道,另一条供给其他地区。

 

对此,Tommy Hilfiger的总裁Fred Gehring向我们解释:“因为欧洲与美国巨大的差异问题,一条产品线虽能节省生产成本,但只要你推敲一下在推广和零售业务上的投入,你就会觉得为不同地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是必须的了。”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今年的销售统计中,美国市场销售额是4亿5千万欧元,而欧洲地区则创下了7亿的上佳业绩,让他们在这场风暴中也算能笑看风云了。

 

看到先驱者们颇丰的收获之后,牛仔老字号Levi's和Wrangle也对过去“一刀切”的销售方式表示怀疑。现在,他们改头换面在欧洲市场定位为时尚类,而在美国本土市场却是当作日用便服卖。

 

最近一个月内,伦敦摄政街(Regent Street)与国王街(King's Street)分别也有两家近万坪的大型百货开张——原来,美国著名时装商Anthropologie一看国内大气候不对,也立马掉转枪头杀向了欧洲。

 

设计师Donna Karan的一席话最能道出同一战线们的心声,“美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导致了时装界也进入罕见的寒冬。如今我们很大程度上地寄希望于奥巴马,一方面希望他能力挽狂澜挽救颓势;另一方面,起码在他成为总统后也能将布什任期时的坏影响扫除殆尽,美国将大大提升自身形象。我想这能直接刺激到美国时装品牌在欧洲以及其他市场的销售量。”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45/3325494589_3a5a34446c.jpg?v=0

 

欧军探索新大陆

 

这边厢,美国人满打满算,希望在海啸中尽量化危机为转机,既不失美金又赚得欧元;另一边,欧洲人自是也不会干耐着引狼入室,一面耍出三头六臂的功夫来死死抵制,另一方面也见缝插针,探索起了新兴市场,暗地里是“祸水东流”——明面上,美其名曰“全球化战略”。

 

Versace集团独具慧眼,正确的商业战略为他们规避掉了些损失。年前,他们的一家新店开张,不是在欧洲或美国,而是出人意料的越南首府——胡志明市。日子挑得也巧,圣诞前夕,好歹也算沾些喜气,乘着顺风车卖了个漂亮数字。Versace集团的发言人说:“胡志明店的开设是我们之前所定下的商业战略中重要一步。但不是终点,只是开始。我们将投资4千5百万欧元在亚洲各地开11家新店。对我们而言,亚洲已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市场。”

 

著名羽绒王牌Moncler近日也将触手伸向亚洲市场。第一步动作,就是在著名精品店Joyce前掌门人Adrienne Ma的促成下开设了亚洲第一家专卖。地点没有选择日本这种传统奢侈品集合地,而是驻扎到了香港中环。营业之后,据说反响颇佳。

 

相较于大多数品牌普遍看好亚洲,连锁时装H&M的口味可称得上“旁门左道”——情系中东。最近,其首家以色列店悄然开幕,这是他们继迪拜、阿曼、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之后在中东地区的进一步扩张。

 

无独有偶,08年10月,Polo Ralph Lauren首次进驻土耳其。这家位于伊斯坦布尔Istinye Park的专卖店经理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将继续加快我们的步伐,以期在未来能够建立起一种全新、坚固、有效的市场战略。”

 

有人欢喜有人忧,俄罗斯虽然盛产顶级富豪,但恐怕这些大佬也被金融风暴搞得有些七荤八素。08年第三季度开始,奢侈品商在俄罗斯的成长遭受了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09年刚到,意大利著名鞋履品牌Manolo Blahnik就率先告饶,兵败退场,黯然地撤离莫斯科,所有店铺关门大吉。

 

著名零售商Taubman总裁兼设计师Morgan Parker说:“如果他们依旧在欧美那些老地方开店恐怕要被认为是凯子了。时代变了,都换战场了。就现在来说,像中国,南非这些充满朝气的地方将会更有潜力。”

 

历峰集团(Richemont)新鲜出炉的财务报表则为此看法提供了坚实依据:08年里,Richemont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较往年下降了9%,日本下降18%,最严重的要属重灾区美国——暴跌28%,令所有分析家们大跌眼镜;同样,著名奢侈品集团Saks和Neiman Marcus在近几个月也好不到哪去。而整份报表上唯一的亮点就是中国,但可惜,即使有24%的好成绩也是杯水车薪。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587/3325494713_23193da265.jpg?v=0

 

群雄逐鹿新战野

 

这场迁徙不止限于各大品牌专卖,当“对折特卖”的招牌在越来越多的店内高高挂起,生产压力也令最高决策者们拧起眉头。“你别告诉我,你在中国得不到和欧洲相同的质量”,Barneys百货的Allen Questrom先生婉转地道出了自己的选择。

 

一年销售额上亿的女装品牌Lafayette 148在去年也终于按捺不住,将生产线全部移往中国汕头。总裁Deirdre Quinn说:“供应商告诉我们将会得到和意大利一样的品质。那么请你告诉我,有什么理由让我不这么做呢?”

 

尽管转移到新市场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但它的弊端也同样显著,短时间内新市场所能创造的收益还是远远比不上那些老字号,就如同即使遭受强烈打击,美国依旧是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场一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想瓜熟蒂落,秋后丰收,恐怕还尚须等一段时日来开垦培育。

 

有趣的是,与不断萧条的传统零售业市场相比,如火如荼的网络零售市场却颇有些隔岸观火的调侃意味。到了2008年终盘点,Yahoo,Amazon等网络购物平台的销售额普遍比去年增长了2位数;而日本著名的“乐天市场”则整整比去年增长了30%,在年末时更以破纪录的日销30亿日元笑傲群雄,令所有传统零售商们汗颜不已。

 

“乐天市场”的总裁三木谷浩史不禁春风得意“厥词”大放:“我认为网购业务没有,也不会受到经济问题的直接影响”。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可令各大传统时装零售业主们深思。“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许这一契机反倒会促生传统时装零售业走出一条新路。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52/3326331430_59d20625f5.jpg?v=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