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2章 人性本善的见证——非暴力沟通

(2011-02-25 23:44:03)
标签:

非暴力沟通

化解冲突

nlp沟通模式

人性本善的见证

催眠师代兵

情感

分类: 心灵成长

           《我的青春向何方》

                                催眠师代兵

 

                第22 人性本善的见证——非暴力沟通

 

有人说爱情会让人变得弱智;也有人说真爱使人成长;还有人说“恋”是一种原始的激情,“爱”是一种有创造力的感情;更有人说“恋”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爱”却需要智慧。

 

志远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人这样说: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常常都是始于“恋”,最终进化为“爱”。从“恋”到“爱”,是从海誓山盟的激情,演变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手足之情。

难道两性的吸引就是上天为了让我们学会爱人如己的功课吗?

 

甜蜜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志远与菲儿在一起已经有一年多了。

志远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恋爱后,日子过得比自己一个人时快了许多。

是相对论吗?还是我们已被爱情灌醉,对时间的流逝失去了知觉?

记得爱因斯坦为了让普通人理解高深难懂的相对论,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一个男人与美女对坐1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1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1分钟,却会觉得似乎过了不止1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对于恋爱中的年轻人,有时候过一年就像是过一天,或是像一部电影,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过我们的生命,除了心里面的点滴回忆,不留一丝岁月的痕迹。

 

回首这一年多和菲儿在一起度过的日子,志远能感受到自己的心与菲儿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也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菲儿性格上不同的面,读书时的专注,待人的真诚,对父母的孝顺,练散打时的激情,吃东西时的温文尔雅,耳鬓厮磨中的款款深情……

志远觉得菲儿就是一颗有无数个面、光彩夺目的钻石,从不同的角度望过去,就会收获不一样的心情,一束普通的光照在她身上,也可以折射出彩虹般的炫丽光芒。

 

然而,志远也深深地知道,菲儿并不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时候,志远会不经意间发现菲儿和自己心中的理想恋人形象依然有所差别。和志远迥然不同的是,菲儿是比较情绪化的,心情愉悦时,她就是志远的太阳,照亮了志远略显单调的生活;菲儿情绪低落,志远总是小心谨慎,尽量哄她开心。不过,菲儿对他发脾气时,他有时也会无计可施。

但志远很清楚,心里面的那个理想恋人的形象如论怎样完美,那都是假的;菲儿身上虽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但她才是自己真实的恋人。通过九型人格课程的学习,志远早已懂得“爱一个人就要完完整整地接纳他”的道理。

在菲儿偶尔发一点小脾气时,志远会尽量克制自己想要改变菲儿的冲动,甚至有时候会提醒自己“闭嘴”,不做任何反应,因为他相信:当方向错误时,停下脚步就是前进。

志远记得教练说过,发脾气是沟通能力不足的表现。志远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遇事很理智,而且是一个从来不会停止学习的人,在与菲儿相处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也在默默地寻找与菲儿和谐相处之道。

 

教练也说过:你寻找什么,就会发现什么。你的注意力焦点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

当志远想要在沟通上有所提升时,和沟通有关的讯息也更容易引起他的注意。

这不,在书店里,志远也总是被那些和沟通有关的书深深吸引。

非暴力沟通?志远一看到《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名字,立刻来了兴趣。从小到大,志远总是渴望看到父母之间的沟通更融洽,他不喜欢在家里面总是为父母之间可能发生的争吵而担心,而且根据志远的观察,父母之间的争吵很少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引起战争常常是一些生活习惯、说话方式等小事情。

志远记得自己上初中时,曾因为不喜欢家里面总是有争吵而萌生过长大后出家的念头,不想在未来有自己的家庭。后来上高中住校,志远很开心自己可以逃离家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到周末还是会盼着早点回家,到家后却又常会因为不想听到父母之间的争吵而想早早回到学校。

志远发现,因为常常看到父母吵架,自己越来越害怕面对沟通语言上的暴力和冲突,也越来越不喜欢与人沟通了。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也是尽量报考那些在未来工作中不需要经常与人沟通的专业。

通过学习九型人格的课程后,志远发现:其实所有关于人的问题都是源自于沟通。沟通的问题解决了,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其实自己也不是不喜欢沟通,而是不喜欢那种夹杂着冲突和暴力的沟通。

 

那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志远当即买下这本书,带回学校立刻开始研读。在学习和练习使用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中,他了解到:

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爱的语言,它教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做出机械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单,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客观事实。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做不评判。

接着,表达感受,例如担心、害怕、开心、失望、气愤等等。然后,说出是自己的哪些需要或期待没有得到满足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比如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女儿说:“雯雯,看到你从上周日开始,每天都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和同学发短信,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想看到你因为玩手机而耽误学习。”(感到失望不是因为女儿做了什么,而是因为自己期望的情况没有发生。)

 

接着,这位母亲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为了保证你学习的时间,你可不可以把每天发短信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呢?”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的期望。(当然,提出请求是我们的权利,是否接受这个请求则是对方的权利。)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 我的观察是什么

2. 我的感受如何

3. 我的哪些需要或期待导致那样的感受

4.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这四要素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的需要、期望和想法。

 

你迟到了,这让我很生气。(这是在指责,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归咎于对方的行为)

你迟到了,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认为你能准时到场是对我的尊重。(是自己被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这是为自己的平安负责的心态)

 

除了父母在我们小时候要为我们的平安负责,我们没有权利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而强迫他人去做些什么。如果我期望自己的相貌能得到对方的接纳,我可以提出请求,我会找到乐于接纳我的人满足我被接纳的需要。万一别人都不接纳我的相貌呢?那么,至少我可以让我自己接纳自己的相貌。因为我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我自己。

 

开始练习非暴力沟通几天后,志远发现自己和菲儿在一起时,菲儿情绪不好时,自己也不再充满压力。因为他知道菲儿的负面情绪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她有一些需要和期望没有被满足,可是她又说不清楚。

 

今天接菲儿去晚自习时,志远一见到菲儿,立刻就觉察到了她满脸的不高兴,好像受了什么打击似的。这回遇到菲儿情绪不好,志远没有沉默不语,而是暗自高兴。心中立刻想起了那句咒语:太棒了!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个成长的机会!

 

“我看到你眉头紧锁,闷闷不乐的,是遇到什么了不开心的事情吗?”志远关心地询问。

“算你识相,别惹我啊!”菲儿看了志远一眼,继续沉默地走着。

“看到你今天话这么少,笑容也没了,我真有点心疼呢,因为我喜欢看到你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弄得我们菲儿这么不开心,和我说说好吗?”

菲儿深深地吸了口气,叹气道:“这次我可惨了,四级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寝室有三个人都过了,而我竟然只打了58分,郁闷死了。”

“嗯,我知道你一定很遗憾、很难过,你为了过四级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呢,你一直都觉得自己英语四级考试能一次通过的,对吗?”

“是啊,就怪那个倒霉的考场,考听力时收音机信号一点都不好,不但听力题没听清,还影响了我答其他题的心情,要不我就一定能过的。”

“是啊,凭我们菲儿的实力,四级算什么?”志远附和着。

“寝室的姐妹们平时都夸我英语学得好,结果寝室里有三个人都过了,我却没过,真是太丢脸了!”

“你说自己因为这次英语四级考试没有通过,而感到很丢脸,因为你一直都期望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是这样吗?”

“是的。可是,我们寝室的几个姐妹本来就对我有些嫉妒,这回她们可是把我给比下去了。”

“其实,你是期望自己能得到大家接纳和尊重,对吗?”

“是啊,谁不希望被人接纳和尊重呢?”

“那好,上一次考试的结果已经成定局了,现在你如何做才能获得更多的接纳和尊重呢?”

听到这里,菲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整张脸多云转晴,转过身来微笑着对志远说:“我明白了,我要坦然面对挫折,用我下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证明我自己的真正实力,我不会轻易认输的。”

“我们菲儿永远都是最棒的!我相信你会从这次经历中学到更多。教练说: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你不是在成功,就是在学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志远拿出教练常说的那些话来激励菲儿。

“又跟我来你那一套!”菲儿此刻听到志远说的那些照搬来的话,看到他那副十分认真的表情,忍不住开心地笑了起来。

“注意力焦点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志远看到菲儿露出了笑脸,兴奋之余又补上了一句。

“我现在的注意力焦点是:我累了,想让你背我。”

“好好好,我答应你,但是咱们得找个人少的地方。”

“不行!我现在就要你背我!”菲儿露出一副耍赖的样子。

志远环顾了一下四周,没看到自己认识的人,快速地弯下身子把菲儿背起来,向校园的僻静处走去。走在路上,志远甜在心里,学习非暴力沟通可是让自己和菲儿沟通起来轻松多了,从此不必担心菲儿不开心了。

 

************************************************************

 

通过一周来的实践,志远发现非暴力沟通无论用在表达自己还是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最重要的是对沟通中四大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交流。使用非暴力沟通时,不能流于形式,沟通时的动机很重要。如果是基于想控制对方的动机而使用非暴力,通常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当我们出于爱而使用非暴力沟通,则常常带来非凡的成效。

 

联想到自己学过的NLP这门学问,志远觉得非暴力沟通不只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式,让自己的注意力焦点从对问题的关注,移向可能满足自己人生追求的方向。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发现每个情绪反应的正面动机及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然后找到更有效地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使用了一个月的非暴力沟通,志远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变化,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非暴力沟通是爱的语言,是更尊重人性的沟通,用久了就会觉得人间好似天堂,每天活在爱中。当人们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就必须要用暴力,才能打赢这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我能理解说这话的人内心充满了恐惧,他也渴望获得爱、喜悦与和平,因为这会带给他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那如在天堂般的感受,又怎能来自充满暴力的沟通?若想用暴力来达成世界和平,那岂不是痴人在说梦?也许天使与恶魔的区别就是:他们使用没有暴力的沟通。若是一个人迷了路,他也渴望在黑暗中获得指引,爱的语言让我们迷途知返,重见光明。

 

*************************************************************

 

从非暴力沟通中,志远再次看到了“注意力智慧”的重要性,暴力沟通中,人们把焦点放在自己不想要的结果上(你要是敢再动我的东西,我就宰了你!);而非暴力沟通则是把人的注意力焦点从自己不想要的现状(观察、感受)引导至自己的目标(需要)上,关注如何做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请求)。(看到你把我借你的Mp3掉到了地上,我很心疼,甚至有点生气,因为我觉得你爱护我借给你的东西才是尊重我,请保管好我借给你的Mp3,不要再让它掉到地上了,好吗?——这是志远前几天亲身经历的事情)

 

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志远也更深地理解了小时候背诵的《三字经》开篇的那句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每个人都有一颗渴望爱,渴望自己变得更好的善心,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只不过在成长过程中所学到的经验不同,每个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教育及唤醒。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就是帮助人看到自己和他人善的本质(我们都希望通过满足自己的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寻找更有效、更三赢的方法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吗?

 

当我们对自己的需要没有觉察,不会提出请求,不知道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可能会指责别人、像小孩子一样发脾气、甚至用生病的方式来呼唤爱,渴望自己的需要能被人理解,期待有人来主动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当我们的沟通模式变成非暴力沟通,我们才会像一个成人一样,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有效地提出合理的请求。同时,我们也会更加理解和接纳他人,了解他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其内心的某些需要,所有的负面情绪也都不是针对我们,只是他还没有学会很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志远感叹,这么多年,才终于了悟到印度的圣雄甘地所提倡的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何等的智慧。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暴力的循环,让人们更坚信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于是暴力越来越多,带来更多的恐惧和伤害;圣雄甘地引导印度民众把目标放在“独立”这个共同目标上,团结各种族人民,只是不与殖民政府合作,而不用暴力对抗,用最小的代价换来了印度的解放。

 

联想到自己看过的心理学书籍,志远又惊奇地发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与日本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所创立的森田疗法的精神非常相似。

森田疗法做心理康复的核心理念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对抗心理病症,不去打击那些被视为心理疾病的心智模式,只是温柔地看着情绪的起伏,却不认同那些导致问题的心智模式,读懂那些心智模式是为了满足哪些内在的需求,然后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需求,同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说到底,这些又与中国的道家精神如出一辙,顺因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去做事情,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事情,不断减少自己的肆意妄为,让做人做事更三赢,更符合系统平衡。这岂不也是儒家所讲的中庸?能做到系统思考,以宇宙苍生为一个生命整体来看世界,做人做事处处符合宇宙规律,那不就是抵达圆满境地的“佛”吗?

志远越想越兴奋,原来走过这个世界的众多心灵导师们,都早已经向我们揭晓了人生的真谛,宇宙苍生的运作规律,只是我们作为后人常常忽视了这些伟大导师们的教导,认为那些佛法、道德经、易经都只与宗教有关,甚至误认为孔孟之道都是过时的东西,而没有好好学习、批判地继承,真的是太可惜了。

难怪很多西方学者都在研究东方文化,原来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遗产啊。那么,把这些人类文化的瑰宝的发扬光大的,若不是继承这古老文明的我等华夏子孙,还会是谁呢?

 

***************************************************************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志远又先后阅读了《论语》、《老子道德经》两部经典,与过去看这些经典时的感觉有所不同,这一次看里面的先哲教诲,竟然觉得文言文是那样的亲切,文字里面蕴含的智慧也更容易理解了。

当然,这段时间里,志远也一直在练习非暴力沟通,在与菲儿的交流过程中,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在沟通中也可以验证到我们古人所说的“男女有别”。

究竟志远发现了什么?男女在沟通上“有别”在哪里呢?说来话长,这还得从一个火星人遇到金星人的故事说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