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5-11-17 10:03: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体现了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原则。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特别是教学语言力求儿童话和趣味性。在精练、准确的同时,更要身动、活泼;增加思维的色彩,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没有搞小动作的机会。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里我们最常用的是激励性用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如:
——“不错,学习就得认真。”
——“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大有进步,再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的听讲,才能真正作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动静结合,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讲授要通过练习来帮助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想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演一演,动笔练一练,并穿插轻松活泼的课堂游戏,这对于掉正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倾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要学好知识,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此,教师就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穿早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一课时,学生对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诗所包含的哲理的理解就有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过程。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就抓住关键词"不识、真面目"和"只缘"的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这首诗的后两句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它的隐含意思吗?(请大家思考3分钟,准备发言)学生经过思考发言道:"要看清庐山的全貌,除了多角度地看之外,还要跳出山外,站远一点、站高一点,才能看得清。"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看山应该是多角度,全面地去看,那么看待一个人呢?希望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小组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由物到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出了:越是好朋友,越不容易看清他(她)的原因,是只看优点,不看缺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角度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为了让学生将这一认识内化为自己看人看事的观点和方法,我还布置了课后习作:全面认识我的朋友(或同桌)--读《题西林壁》有感。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的起点。
2、以榜样做示范,激发学生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很善于倾听”、
3、多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从低年级带市,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发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要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三)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经常答得文不对题,风马牛不相及。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做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消极定势的障碍。
(四)与人合作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真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思想教育,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等。